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洞头概览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0年05月24日 10:17:29来源:
核心提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如何从海岛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洞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总体要求,结合洞头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海上花园”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全面实现洞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一)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根据洞头县近年来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规划,拓展城市规划范围,探索编制了“大城市”规划,将南片诸岛的两镇两乡全面纳入了城市规划范围。在规划编制实施上,要以瓯江口为平台上连温州大都市,下延乡镇村,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立足城乡统筹,突出新渔村规划编制实施,以城镇为纽带,带动乡村发展,促进人口相对集中,以产业促集聚,促进移民向城区相对集中。下一步,要统筹完成《洞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适时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做好与《瓯江口区域发展规划》衔接,使之不断适应洞头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要编制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道路、街区的修建性规划,力争规划率达到城市建成区的100%。要以中心镇、中心村培育为核心,做好城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推动城乡一体化步伐。

  (二)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要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三次产业在城乡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海岛海洋资源优势,开发深水岸线资源,积极推进深水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和海运业。以建设滨海旅游休憩基地为目标,努力发展大旅游,推动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升级,促进餐饮、商贸、百姓旅业、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推动服务业联动发展。借助渔农村特色优势,发展以“渔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带动渔农村经济发展。要积极推进渔农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优化提升传统渔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做大渔农业合作经济。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渔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响产品品牌。适当引进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吸纳渔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渔农村经济繁荣,促进渔农民增收。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着力点。当前,我县必须着重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和公共服务不足的状况,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以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村庄整治等为抓手,大力推进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根据渔农村住宅布局、村民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以及乡村特点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形成区域性干线公路--县乡公路--通村公路--村内道路的道路交通体系。以大陆引水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采取南片各岛纳入城市供水网、偏远孤岛渔农村自建饮水工程等办法,全面解决好渔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积极推进渔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卫生改厕、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实施部分旧村改造,全面改善和提升村庄环境。要积极解决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等关系渔农民群众切实利益问题,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使广大渔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健全渔农村教育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渔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建设完善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现有的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为基础,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重点加强村级医疗服务网络空白点的建设,推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培育渔农村特色文化。加大对渔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渔农民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加强渔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村,推动渔农村的乡风文明。健全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探索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救助网,完善分级救助机制和救助政策。针对海岛之间资源共享困难的实际,要继续稳妥推进“大岛建、小岛迁”的举措,切实整合资源,实现共享,提高效益。

  (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就业压力大、渔农民转产转业难,是我县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把扩大城乡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城乡就业。要拓宽就业转业渠道。要大力发展既有地区竞争优势,又能拉动就业的产业与企业。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当地的中小企业,着力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电子电器、海运、旅游、商贸餐饮、“渔家乐”等产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要提高就业转业能力。继续深入实施“万名渔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培训券”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推行订单式、定向型、委托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渔农民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要健全转产转业机制。强化政策激励,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吸纳、基地示范、项目带动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和推动转产转业渔农民实现就业。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和海域使用权收回补偿政策,在转产转业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要统筹城乡就业的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县劳动力市场运作,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责任。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就业援助网络体系。

  (五)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各方利益诉求的不断变化,使当前的社会服务和管理难度增大,更趋复杂。要努力推进渔农村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向渔农村延伸,推进中心镇培育,使其真正起到带动新渔村建设的作用。深化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依法保障渔农民土地、林业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探索渔农村集体建设非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深化渔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路子,确保村级组织的稳定运行。要加强渔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渔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渔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渔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和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让渔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加强对渔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乡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建设新渔村的能力。要探索推行渔农村社区化管理。逐步建立渔农村新社区,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对渔农村进行社区化管理,使渔农村和城市社区管理一体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洞头论文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