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2016年12月16日 11:03:35来源:温州日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市发改委为有效投资补短板,加快推进重大治水工程建设,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制定的农村经济“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全市农村将紧扣消费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加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让美丽乡村产出源源不断的“美丽效益”。

风景如画的荷塘月色公园。 杨冰杰 摄
在市区南塘河上,市民泛舟水上,享戏水之乐。 苏巧将 洪佳慧 摄

  本报记者 李中 通讯员 葛雷

  近年来,市发改委为有效投资补短板,加快推进重大治水工程建设,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制定的农村经济“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全市农村将紧扣消费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加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让美丽乡村产出源源不断的“美丽效益”。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当地历史文脉”等文艺范儿的词句,已经成为当下温州打造农村新经济的主旋律。于是乎,一座座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让人流连忘返、一间间古朴的民宿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一个个特色的农产品被打造成全产业链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在发改部门的指导下,持续推进的农村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为温州下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方向,实践并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治水攻坚再现浙南美丽水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水的记忆永远是温州人内心最深的乡愁。在乡愁里,水是他们美丽的家园,是他们解渴的甘甜,是他们的舌尖回味,是他们生活的必须,更是经济发展动力。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给温州带来巨大发展和财富的同时,也给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农村水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的整体面貌。近年来,市发改委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不断促进全市“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其中,市发改委以“补齐防洪排涝抗旱、城乡供水体系、水环境治理等”短板为主要任务,坚持流域与区域统筹、城市与农村兼顾、水中与岸上协同,集中力量推进“三大江重大防洪工程”“沿海平原骨干排涝工程”“滩涂围垦工程”“渔港工程”等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性强的重大项目,同时带动面上项目整体推进,实现”十三五“期间彻底解决防汛防台抗旱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三大江流域、沿海平原防洪排涝能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把温州市治水工程”三年攻坚计划“的133个项目及945.85亿元投资额纳入到《浙江省治水工程”三年(2016-2018)攻坚计划“》,占全省项目个数22.8%,占全省项目投资额19.03%,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列全省第一。

  同时,市发改委通过组织申报、监管、审核、推进重点农水项目建设。通过编制上报和审核国家重大农水储备项目库,入库项目164个,总投资809.4亿元,至2016年11月完成投资10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35.2%;推进滩涂围垦和造地、防洪排涝减灾和农田水利等17个重点项目纳入省“411”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388.7亿元,至2016年9月完成投资34.2亿元,完成投资100%;推进全市42个重点农水项目建设,总投资291.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73.4亿元,完成投资163.5%;推进12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25.6亿元,至2016年11月投资4.2亿元,完成投资75%。五是跟踪服务农水55个中央投资在建项目,至2016年11月完成中央投资4.81亿元,完成率100%;优化服务,重点推进9个省市级重大农水前期项目工作,温瑞平原东片西片、江西垟、瑞平、温瑞南、乐柳虹等排涝工程都按计划完成前期工作。

  在争取要素支撑上,今年1-10月份,市发改委争取到温州市中央投资1.768亿元,申报成功7个江河治理项目,获得中央专项基金项目2个贷款2亿元。

  治水攻坚,治出了绿水青山,治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河流河水碧透,鱼翔浅底的一幅幅美丽水乡正在越来越多出现瓯越大地。这背后,由市发改部门发动的一场场无形的治水攻坚战役功不可没。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治水攻坚工作中,我市加快实施一批兴利除弊的重大治水项目,重点安排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等“治水攻坚”关键领域的134个项目列入《浙江省治水攻坚建设计划》,总投资940.63亿元,2016-2018年计划投资335.51亿元,分别占全省项目数、总投资、三年投资额的21.1%、18.1%、19.6%。在全省设区市中这三项均排名第一。

  一二三产融合加速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

  乡村旅游不但带给游客全新的体验,更让农家乐“接二连三”向全产业链延伸,带动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大荆平园村为乐清远近闻名的石斛专业村,村里人人都会做枫斗、家家户户都在做枫斗,新中国第一家枫斗加工厂就开在那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目前,平园已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园,发展智慧农业,依托现代高新产业技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2015年通过网上卖出铁皮石斛6000万元,占总销量12%,成为乐清市目前单类农产品电商销售额最大的一个村。同时该村因势利导,做起产业链延伸,在双峰村及下合口村建有石斛产销中心,为石斛交易提供平台,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摆脱石斛产业徘徊在农业产业链上游的困境,拓宽其增值空间,充分发挥极限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大荆平园村只是我市农村二二三产融合一个靓丽缩影。在全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进程中,市发改委根据国家、省发改委统一部署开展了《温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调查和政策研究》,推荐一鸣、白龙屿、雅林、原野、云岭山白茶、乐清铁皮石斛基地等列入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专题库,乐清市被列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并获中央补助1000万元)。

  创建“美丽乡村”,发展农村新经济,致富产业如何定位一直是个难点。为此,市发改部门参与美丽乡村等政策研究,开展《温州市西部产业带规划》中期综合评价,指导和推进泰顺、洞头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项目招商等课题研究,参与研究《温州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温州市农业招商引资政策汇编》。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近年来,我市农业与加工业、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根据各个村落的不同资源禀赋,推动实现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形成一批叫得响的乡村优势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新型业态。

  市发改委因势利导,撰写并上报了《温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调查报告》;初步选出了一鸣、雅林、乐清铁皮石斛基地等30家为示范的基地、合作社和企业,并推荐其中6家为国家典型案例,乐清市被选定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委托编制《温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政策研究》,已完成初稿,并反馈了《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温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汇编)》及手册,供温州市各地各单位学习参考。

  值得的一提的是,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市发改委帮助农业单位和部门开展科技创新,相先帮助洞头鹿西岛白龙屿海洋牧场申报专项建设资金,使之成为国家海洋牧场实验研究基地;为市中心粮库和粮食市场创造条件,使之成为首个地级“国家粮食存储科技示范基地”,并推进“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工程”建设。市发改委在仅有农业资源监测预算内工作经费中,安排20万元资金补助10家企业和单位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同时,配合申报2016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联合建议推荐温州市温州康隆杨梅专业合作社等9家列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编制了温州市2016年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运行情况及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指标。

  政策扶持不断释放发展红利,我市一二三产融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46个,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29个,休闲观光示范园51个;时尚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0条、培育认定平阳奶牛、瑞安水产、苍南水产、乐清铁皮石斛、瓯海花卉苗木和泰顺竹木等6个农业全产业链集群,让单纯的农业“一产”转化为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多产并举”。

关键词:

编辑:郑芯芯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