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旅游   ->   百岛攻略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大瞿岛景区
2013年12月30日 15:54:5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大瞿岛景区距县城西南约9公里,由大瞿岛、双峰山、南摆屿、北摆屿等岛屿组成。景区面积6.05平方公里,以赏石、观鸟为主要特色。

  大瞿,是当地方言“渡居”的谐音,岛上居民的先辈,大多因生活贫困,从大陆渡海迁居到此,故以此为岛名。

  大瞿岛远看像一头卧在海上的大黑牛,所以它前面的海域,被称为黑牛湾,这里是深水海域,可停泊万吨轮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提到此处可建国际锚地。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军占踞我国东部沿海时,这段水域曾泊有日军的舰队。新中国成立后,也常有我军各类舰艇在此停泊。

  大瞿岛上林木繁茂,奇石荟萃,被誉为“东海绿洲”、“海外桃源”。省人民政府把洞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时,对大瞿岛的景观给予很高的评价:“大瞿岛植被清幽,林木成荫,奇峰异石达70余处,有形若普陀盘陀石的‘仙童击鼓’,有酷似嵊泗姐妹石的‘老妪梳头’,有形同朱家尖仙人登天的‘松鼠石梁’,几乎集沿海岛屿石景之大成。”

  双峰山、南摆屿、北摆屿,位于大瞿岛东南,是各种候鸟聚集的岛屿。每逢农历4—10月份,海鸥、白鹭、海燕、白鹳、赤嘴鹭鸶等大批鸟类飞到这里繁衍生息,最多时达万只以上。群鸟振羽,鸣声宛转,十分壮观。 大瞿岛景区的佳景,主要集中在石佛观海、大石滩、响雪亭、郑成功校场四大组块。

  【石佛观海】

  游船缓缓前行,已经到大瞿岛了。大家请看前方,岛东南面岸边一块突立高耸的巨岩,像什么?这位游客朋友讲对了,像一尊佛。这尊石佛傍山端坐,两手前拱,双目微闭,面对大海,默默地参禅诵经,为来往船只祈祷平安,也祝游客朋友们吉祥如意。这就是大瞿岛代表性景观——石佛观海。远远望去,石佛並不高大,可上岛后近前一比较,就知道这是一尊大佛,它高20米多,宽近10米。要11个1米8个头的人叠罗汉,一个接一个,才勉强够到它的顶部!

  大瞿岛四面环海,石佛从哪里来?这又要讲到观音大士了。我们在游览仙叠岩时,知道观音从南海北上选清修之地,先选了仙叠岩,不中意,从仙叠岩顶一脚蹬到了大瞿。大瞿岛清幽秀美,正合观音之意,便为第一场讲经做准备。谁知在岛另一边的灵牛洞里,从天上私自下凡的海灵牛也想占踞大瞿岛这块宝地。它自知法力不如观音,便施了个“肮脏计”,在仙叠岩到大瞿岛的海面撒了几处牛屎,弄得这一带海面臭气冲天。现在这附近还有两个小礁叫牛屎礁,据说就是灵牛精撒野留下的。观音大士爱洁净,受不得这股浊气;她又以慈悲为怀,不愿跟这畜牲争斗,便又一脚从大瞿山顶蹬走,到普陀去了。大瞿山顶至今还留有她的一个大脚印。观音临走前,在海边点石成佛,一来对自己选过的静修地留个纪念,二来也为日后到岛上居住的众生多个佑护。 等一会我们上岛,从山上看石佛,它的周围还有许多奇异景观,都和观音选清修地有关。

  <千佛崖> “石佛观海”东侧这一大片悬崖,嶙峋挺立的怪石像一尊尊佛,有大有小,有坐有立,姿态不一,神情各异。佛太多了,所以称之“千佛崖”。这么多的佛哪来呢?原来当年观音选中大瞿岛后准备讲经,如来叫在自己洞府听经的几百名弟子都到大瞿,替观音捧场。这几百名弟子到了岛上,发现观音已离去,只留下观海的石佛,他们听不成经了,也纷纷留下化身,上天回复如来去了,这就有了千佛崖,也叫“千佛听经”。

  <莲花台座> 大家看,这座礁岩,正对着千佛崖,礁上有一朵朵连花,花瓣清晰可辩。这就是观音手下的童子为观音讲经准备的莲花台座。观音大士没用上,倒为大瞿岛留下一处佳景。

  <乌龙壁><神龟岩> 观音要在大瞿岛讲第一场经,消息传开,东海龙王“近水楼台”最先得到信息,便叫宫里的神龟保护着乌龙太子上岛听经。它俩来得早,在莲花座前占了个最好位置,等着等着睡着了。它们醒来后不见观音,乌龙急得钻石缝;神龟捶胸顿足,把背都弄扁了。大家看这乌龙壁和神龟岩,像不像?

  <丹炉岩> 大家看,莲花台座边上这处礁岩,像个炼丹炉,炉底下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哩!这是太上老君洞府的炼丹童子,也想听观音讲经,又怕耽误了炼丹,索性连炼丹炉也搬来了。观音的经没听成,炼丹童子急着和如来的几百名弟子一起回天庭,炼丹炉来不及搬,就留下了。

  <老妪梳头> 请看“千佛崖”的顶部,有几块巨石垒叠,其中有座挺立的孤峰,直指云天。这巨峰看上去像一个古时的老妇人在梳头,头发披散下来。前后的岩石就像是老妇人前面对着一面镜子,背后又有镜子,前后对应,刻意打扮。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人家都这么精心梳妆,何况年轻人!

  <仙童击鼓>

  从“老妪梳头”往东侧看,垒着的几块石头凌空突出,看上去像一个小仙童正面向西南,举起双手在打鼓,看他那姿势,显得很有气派,这叫“仙童击鼓”。这仙童是观音大士手下的一名童子,专门击鼓报时。观音离去后,仍留此仙童化身,为渔村报时,为渔民助威。 如果我们不看仙童的身躯,只看他击鼓的双手,犹如两个小顽童额头相碰在玩顶牛的游戏。这景观,又成“顽童顶牛”了。

  <河马双栖> 顺着“千佛崖”顶向西北观望,山头有两爿岩石,形似两只河马。前面的那只河马侧身靠在河岸休息,露出头部和身躯;后面的那只河马紧紧赶来,寻找相依的伴侣。

  <松鼠石梁> 大家再看后面那只河马的上方,有几块不大的石头,组成一只奔跑着的松鼠,形态逼真,活泼可爱。如果把它身下的河马石看成一道石梁,那正好构成一幅松鼠在石梁上奔跑窜突的画图。

  <不倒仙翁> 在后面那只河马的右下方,有三块石头叠在一起,构成一个只露出上半身的老仙翁形象。令人叹奇的是:这三块石头都向外倾斜,猛看上去仿佛要倒下来,可实际上却一直巍然不动,所以人们称它为“不倒仙翁”。

  <鸳鸯石> 再看“河马双栖”景观前面那只河马,在它的左下方,有一块较大石头,上面叠着一块小石头,组成了一只鸳鸯的形象,下面大石头为身子,上边的小石头是头部。它悠哉游哉地和河马一起嬉戏。

  【大石滩】

  现在我们来到“石佛观海”东南面的大石滩。游览过大瞿岛的人都说:“胜景何为最,大瞿石佛东”,赞美的就是这里。大石滩奇礁怪石多姿多彩,景观十分峻美,令人流连忘返。 大石滩的石头有黑白两种颜色。据说这里很早以前盘踞着黑白两条龙,为了争夺地盘发生斗殴。双龙斗得天昏地暗,周围不少动物跟着遭殃,老鼋啦、河马啦伤的伤,死的死。后来还是如来出面,让双龙各占一边,争斗才平息了。黑龙占的地盘,石头全是黑的;白龙占的地盘,石头便是白的。

  <灵牛岩>

  大石滩上最突出的,就是这灵牛岩了。大家看这岩石的形状,多像巨牛的头部,有眼睛,有嘴巴,一副凶巴巴的模样。我们前面讲过,灵牛精以“肮脏计”逼走了观音,自以为从此能独霸大瞿岛。如来知道了,心头气呵:“这莽牛孽障,竟坏了我传经的大事,决不能轻饶!”就用了个“移山法”,把灵牛精夹在两座山中间,正当越夹越紧之时,幸亏观音赶到,为它讲情。经如来同意,观音伸手把山挡住,救了灵牛精一命。观音收它当童子,还把它的化身留在岛上,给后人作警戒。 不过,熟悉现代艺术的人,却按岩石的形状叫它“大卫岩”。大家看这形状:光秃的头,咧开的嘴,高隆的鼻子,凹陷的眼睛,像不像大卫?

  <龙隐峡谷> 我们从灵牛岩往里走,这里有一条海蚀峡谷,20多米深,峡谷靠两侧的峭壁中间,有一道石痕贯穿整个峡谷,颜色与峭壁不同,南稍高而北略低,像一条白龙。有人说,这就是与黑龙争斗的白龙的化身。龙身隐入这小海峡,所以取名“龙隐峡谷”。

  <海径天门> 进到这两块巨石中间,我们可以发现:头顶的天空只剩一条缝,成了“一线天”;再看前面天空的大海,也只有一条线,可以说是“一线海”。“一线天”和“一线海”同时展现,组成海径天门,是一大奇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曾到这里观赏,久久不愿离去。他为此写了《海径天门听涛》一文,说是:“石峡外,白浪滔天;石峡里,涛声轰鸣。坦然地坐在峡间,观余波,听余响吧······。在海径天门听涛,是一个难得的享受。”现在,让我们也享受享受吧!

  <将军守门>

  大家看,天门外这一段石礁,依山而立,12米多高,仔细看看,像不像一个身穿战袍的古代将军?将军千百年来不分昼夜守卫在海径天门之外,大瞿岛成了平安之岛,真该好好感谢他!著名作家邵燕祥看到这个奇妙景观,很有感慨,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青天碧海旧相识,奇峰异石未之闻。臥听潮声浑一梦,自有将军为守门。”是呀,有了守门的将军,您尽可以在这“东海绿州”安然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也有人把这景观称为“宋人面壁”。从这个角度看,很像是一个穿戴宋代服饰的人,面对石壁静静地想着什么。他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达摩禅师面壁也不过才10年时间,这个宋人面壁,已经千百年了,实在难得呀!

  <老鼋张口> 这一段岩礁,临海的底部,像一只张开大口的老鼋趴伏着,背上压着大石头。你看它张开大嘴,蹬出后足,一副痛苦的模样,就能猜出,它是当年白龙与黑龙争斗时被压死的。

  <河马倒地> 从“老鼋张口”这段岩礁的内侧看过去,岩礁中的突出部,看上去像一头河马倒在地上,只露出头部和四条腿。它也是双龙争斗的牺牲品,整个身躯被压在石岩下看不到了。

  <仙人洞天> 千百年的海蚀,给大瞿岛造就了许多幽洞,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了。这个洞分层次,有上有下,平整光滑,像北方的大炕,单人可臥,双人能躺。夏日进洞,静臥片刻,听枕边涛声,享洞内凉意,真有赛似神仙的感觉。

  <鳄鱼吸水> “大石滩”西侧的这片礁岩,看它的下方,像一个张开嘴巴的鳄鱼的头部。海浪打上来,直往那张开的嘴巴里灌,就像鳄鱼在吸水。

  <面包石> 现在“大石滩”的海水已经退到最低潮位了。大家看这一块礁石,长长方方,像一个大面包。谁能做出这么大的面包?当然不是凡人喽!传说这是为观音大士清修诵经时准备的供品。观音离岛了,这面包供品也化为石头了。

  <佛手掌> “大石滩”西南面,这一块颜色较黑的礁岩,就像左手掌拍打石壁留下的印痕。手掌高约6米,宽也有3米,称得上巨手。这是观音为救灵牛精,挡开山峰留下的,所以称之“佛手掌”。

  <百鱼礁> “佛手掌”西南侧这一大片礁石,形态各异,礁石上有许多图纹。仔细观赏,图中是各种鱼在游动。鱼太多了,人们叫它“百鱼礁”,也有称“百鱼图”的。

  【响雪亭】

  我们现在来到大瞿岛的次高点,脚下是刚刚观赏过的“千佛崖”。崖顶这座亭叫“响雪亭”。这亭名起的有意思。岛上气候温暖,即使是寒冬,零度的天气也极少,哪来的雪?雪又怎么会响?大家看海面,浪涛一层推一层,拍打在礁岩上,激溅起的浪花,如一簇簇白雪;发出的一阵阵响声,如鼓响雷呜。“响雪”是即景而发,有声有色,十分贴切。亭柱的楹联是:“大度如斯,万顷烟波堆白雪;瞿然若此,四时风浪响惊雷”。联首嵌有“大瞿”岛名,联的内容紧扣“响雪”二字,海天壮景,人文情怀,聚于一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轶青曾在此亭小坐,吟诗一首:“山花满径鸟啁啁,华美香樟伴小楼。响雪亭前昂首立,波涛万顷望中收。”

  <灵龟下海> 从山顶往下看,整个山体像一只硕大的灵龟,岛的岬角像是它伸出的头颈,两边是展开的前足。看它的模样,正尽力地向海里爬去。响雪亭的四周,这些圆溜溜的大石头,是这只灵龟下的蛋,你们看,多大呀!

  <佛手峰> 从响雪亭继续沿山路漫步,一路上奇石接踵而至。前面这座山峰凌空而立,峰顶几块岩石突出,如巨大的手指叉开。这么大的手掌,只能是佛祖菩萨的,故得名“佛手峰”。

  <双靴岩> 看坡中这两块岩石,像不像一双长靴?边上的岩石,活像两只大桃子。再走不远,还可看到“猴子找桃”景观。

  <上天蛙><入海蛙> 再往前走,看右边的岩石,像一只青蛙,身子前倾,跃跃欲往上跳,它想上天哩!另一只青蛙,志趣不同,看它的姿势,分明是往海中走。

  <梁祝相送> 大家看这几块岩石,更有意思了,组成了一幅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画图。这两块岩石分别是梁山伯、祝英台,边上岩石形如书僮。看他们的形态,表现出难舍难分的别离之情,而书僮则在一旁不停地相劝,真是惟妙惟肖。

  <神龟驮石> 我们现在身处大瞿岛最高峰。站在这里,远处碧海连天,近旁林木葱茏,承接凉爽海风,真有心旷神怡之感。更妙的是在这里我们还可观赏到“神龟驮石”景观。看那只神龟正驮着石块努力地向上攀登。它奋勇向上不屈不挠的形象,给我们以启迪。

  【郑成功校场遗址】

  现在我们走进大瞿岛的中部,看前面这个土场子,就是郑成功校场的遗址。由于年代久远,目前这个遗址的面积仅1000多平方米,当年校场的规模显然要大得多。 清代顺治十五年,即1658年,郑成功率师从福建北上抗清,一路上攻关夺城,势如破竹。进入浙江境内以后,沿途守城官兵闻风丧胆,纷纷投降。农历十一月初七,郑成功大军攻下乐清的磐石卫后,驻兵大门、小门、大瞿诸岛,休整备战达六个多月。第二年正月,部分军队在大瞿岛举行军事演习,然后继续挥师北进,直取金陵(今南京)。当年郑成功部驻扎大瞿,这里是校兵场。看这遗址,现在是绿草萋萋,白云悠悠;当年却是金戈铁舟,旌旗飘扬。我们凭吊古迹,也顿生豪情。

  【蜡烛台】 大瞿岛北侧的这个小屿,海拔仅10.6米,全是岩石,没有植被。它的形状,如民间祭神拜祖用的蜡烛台。小屿的北面是内港水道,因此它成为水道的天然航标,称之为“蜡烛台门”。蜡烛台以日月为灯焰,千百年来长明不熄,为过往船只指路,也成了海上景观。

关键词:

编辑:钱飞琴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