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互动   ->   闲谈茶馆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1942重返被历史忽略的年代
2012年12月06日 15:25:58来源:橙网-重庆时报
核心提示:

  在70年以后的这个冬天,曾经因饥饿深埋在中原微凉大地上的亡灵,重新被人们回忆与凭吊,因为一部叫《一九四二》的电影。

  关于年代的纪念与反思,从来不曾止歇。我们能够看到的,往往只是片断,是间隔的、并不完整的。历史深处,还有太多的年代值得记忆探询,现实往往未能深度碰触。

  书写历史的笔,更多时候握在权力手中。只不过,经过权力之手涂抹的历史记忆,很多时候就是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可以打量,可以欣赏,也可以调笑。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喜欢关注个体对历史的年代记忆。如果每个人都能完整记录下他所生活的年代,最后组成的就是世界上最真实的历史。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越是个体的历史记录越真实”的原因。

  个人的历史年代记忆,更多只能以文艺的样式呈现。

  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奥威尔的《1984》。对《万历十五年》,我是愿意当小说来读的;对《1984》,我也愿意当历史书来读。所谓史书,所谓小说,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那个切口,能感受到在极权政治下,人们是怎样的痛苦与无奈。

  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也是一次文化对历史的记忆,可以让人们重新发现历史,重新思考现实。

  1942年,到底发生过什么?

  当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电影《一九四二》开始,正是蒋中正讲话,国际局势、民族大义、国家努力,一切冠冕堂皇。

  宏大叙事的背面,1000万人口的河南,那一年,300万人饿死,300万人做流民,他们在路上,饿死、病死、挤死、杀死。

  那一年,《大公报》发表王芸生著名社论《看重庆,念中原》,展现饥馑死亡的地狱,传递刺喉绞肠的呼声。标榜“如此宽大为怀的政府”的蒋介石,让《大公报》停刊三天。随后,《中央日报》还刊发反驳奇文,把“河南人民所受之苦痛”视为“天降大任之试验”。

  报道这场灾难的《前锋报》记者流萤,以“喑哑的呼声”为题写道:“政治是管理人民的事”。“人”能活下去,才有“事”可管,不然的话,一切努力都归徒然。

  ……

  恰恰就是当时的政治,让1942年的个体在死神面前的哭泣,成为历史上“喑哑的呼声”。

  在70年以后的这个冬天,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这一切没有成为掩埋的记忆,它们重新出现在报纸上、杂志上、网络上、广播里、电视里以及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议中。久远的大历史接受现代的个体审判,组成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

  借此可以反思,政治在那个年代,何以那样的黑暗?官媒在那个年代,何以那样的无耻?个体在那个年代,何以那样的无助?而正义与希望,何以还是不会被灭绝?

  因为温故,所以知新。所谓知新,不过就是在现实面前,拥有新的正确选择。而温故,就是重返过去年代的现场。这需要每一个人迈出自己的文化脚步。

  从《万历十五年》到《一九四二》,从《1984》到《2012》之间,还有太多不应该被忽略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理解,来选定不同的时间落点,进行记忆与反思。只要个体记忆不被剥夺,历史深处“喑哑的呼声”,终会被后来者听到。

  温故,就是要以文化的方式,回到被历史忽略的年代,让所有的历史,都成为当代史,提供警示,也提供希望。

  

关键词:

编辑:钱飞琴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