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教育视窗   ->   教育心经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父母唠叨对孩子的十大致命毒害
2012年08月16日 15:51:02来源:
核心提示:说起唠叨,很多朋友都会想起《大话西游》,甚至是看过多遍。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和罗家英饰演的唐僧是分不开的。在剧中唐僧的“啰嗦”和“唠叨”,其武力值丝毫不亚于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家对此深有共鸣,因为谁都不愿意被唠叨!

父母唠叨对孩子的十大危害

  说起唠叨,很多朋友都会想起《大话西游》,甚至是看过多遍。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和罗家英饰演的唐僧是分不开的。在剧中唐僧的“啰嗦”和“唠叨”,其武力值丝毫不亚于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家对此深有共鸣,因为谁都不愿意被唠叨!

  为了让一些没有看过《大话西游》的朋友明白,下面我摘引一段经典台词:

  唐僧:唉唉唉!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这么多……,你看我还没说完呢,你把棍子又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没有砸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悟空一把抓住唐僧手中的月光宝盒)

  唐僧:干什么?

  悟空:放手!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悟空:我Kao!

  (悟空一拳将唐僧打倒)

  观音:啊?孙悟空!

  悟空: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呀,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救命啊!

  看到这些经典的唠叨对话,虽然说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谁都想摆脱这种“孙悟空”式的苦难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成人之间较少出现唠叨,就算你遇到一个非常唠叨的人,总会找出各种借口进行躲避,让自己的耳根清净,实在不行,还可以使出“第三十六计”来。可是,如今的孩子可就没有这样幸福了,遇到唠叨的父母,真是和孙悟空一样,无处可逃!

  唠叨,就是说话啰嗦,冗长,不简洁,对一件同样的事反复说个不停。在教育婴儿阶段的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孩子记忆力不足和大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量信息的涌入,许多信息被遗忘。所以,多对孩子进行重复是非常有价值的,许多父母也能非常耐心地做“婆婆妈妈”的事情。但当孩子进入幼儿后期以后,已经出现自我意识,再这样做就不恰当了。参见《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对4岁以上的孩子,许多父母为了强化孩子的记忆,依然认为自己重复的越多,孩子记住的越多。孩子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认为只要多说几次,孩子总会听进去。重复是有很大用处的,但实际上,重复和效果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没完没了的重复是没有好效果的。所以,父母的重复一定要适度,多了反而会出现许多问题。

  那父母“唠叨”都有什么样的危害?

  第一,父母唠叨,是采取了跟不上孩子发展节奏的教育方式。当父母遇到孩子的问题,或是认为孩子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如果多次进行重复,这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于忽视孩子的感受和他们面子。过时的教育方式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仅自己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还必然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或出现家长(微博)眼中的“不听话”。参见《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节奏》。

  第二,父母的唠叨,会使家长失去倾听。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不全是错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的说,那孩子那怕有满腹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就算孩子说出一些,家长反以为是孩子狡辩。所以,人有两个耳朵和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大家多看、多听、少说话,还有会听!参见《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倾听开始》。

  第三,父母的唠叨,属于一种看不起人的、不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一般情况下,给孩子适当的提醒是有必要的,可父母的无休止的唠叨,就等于变相的单方面指责,丝毫没有尊重和认同的意味。有时孩子明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父母的唠叨就等于把功劳拿走了,而当做错时,父母的唠叨又变成先见之明,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极大伤害。

  第四,父母的唠叨,会使亲子沟通出现断裂,孩子失去对家的眷恋。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唠叨不仅伤害亲子关系,也使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于是,本来应该成为避风港的家,在孩子眼里反成为“风暴”中心。等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发生“出走”现象。参见《怎么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第五,父母的唠叨,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是家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父母的不自信就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第六,过度的唠叨,使孩子感觉到被控制。父母的絮叨,明显表现出占据了强势地位,孩子就算想说也没有招架之功,更别说有反抗了。如果父母过于控制孩子的生活,是一种很自私的表现,并非真的是为孩子好。可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孩子由于力量原因,可能暂时不会爆发,等到青春期来临,也等于是火山要爆发了。参见《强势母亲会让儿子没有男子气》。

  第七,父母的唠叨,很容易使孩子获得“免疫力”,并亲子关系受损。唠叨和农药一样,过度使用就使虫子产生免疫力,孩子反复听到家长的同样的话,一旦习惯就内心开始抗拒。当家长一说,就在脑中想方设法躲避,尽可能想着与当前唠叨毫不相干的东西,从而忽视掉父母的声音。于是,家长在唠叨时,经常可以观察到孩子走神或“神游”的情况。

  第八,父母的唠叨,是扼杀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而当问题出现以后,就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成为典型的外归因。所以,长期被唠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变得懒惰、散漫,通常会唯父母是瞻,难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参见《教养坏习惯:说太多的“不”》。

  第九,父母的唠叨,是消极思维方式和不健康生活态度。唠叨是父母自己对生活经历的看法,甚至是有许多的偏见、误解和不满,这等于是向孩子转嫁压力。唠叨的人从来不顾及他人感受,这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使父母的地位和形象完全被扭曲。当这种示范被孩子接收,孩子也会变得消极,并对其他人产生很多误解。

  第十,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变相的比较和贴标签。父母经常会借唠叨进行“宣泄”,直接引用和重复别人的话,或借别的孩子的长处来说自己孩子的问题。比如,老师对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评价,都会“鹦鹉学舌”般地对孩子“述说”。于是,唠叨就变成了时时的对比,让孩子总感觉到不如别人,很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听话”的孩子很受伤!参见《亦正亦邪的给孩子“贴标签”》。

  所以,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宽容、宽松、宽厚的,而不是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画脚。好父母会尊重孩子,变“说”为“听”,只是对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反过来,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这样,家长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关键词:

编辑:邵时锦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