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文学沙龙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海岛茭子饭
2010年09月08日 10:58:00来源:
核心提示:
  陪外地的朋友参观望海楼,在二楼海岛民俗展厅,又一次看到茭子饭。朋友对它饶有兴趣,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她,竟是第一次看到茭子饭。而我,似乎整个童年都弥漫着茭子饭的清香。

   晚上,请朋友吃渔家特色菜,茭子饭赫然在菜单上,只是那茭子饭的名字高雅了许多,叫“渔家飘香饭”。青花瓷盘里,排着七八个比展厅里小许多的茭子袋。青翠的叶片已变成泛着油光的棕色,解开袋口,清香扑鼻而来,袋内是加入切成丁的虾米、干贝、墨鱼干、鱿鱼干、淡菜、海螺肉以及香菇、玉米粒的糯米饭,朋友啧啧称妙,说:你小时候就吃这个?大幸福了吧?

  我笑着摇摇头,我小时候,海岛渔村生活困顿,蕃薯丝和南瓜是主粮,白花花的大米贵如珍珠。茭子饭是给生病或干重力气活的人吃的,偶尔用来哄劝犒赏年幼的孩子。

  早年海岛孩子的梦里,常有茭子饭、茭子草。记忆中是七岁那天的春天。趴在母亲的肩头,母亲的背像摇篮,一颠一颠地驮着我上山。我出麻疹发高烧好几天,烧退了,人却软软的,一点胃口没有,母亲便带我去山上走走,呼吸清新空气,顺便摘些茭子草回来做茭子饭,给我提提食欲。以往,家里人生病吃不下饭,母亲都是这样给开小灶的。

  长在石壁间的茭子草绿得有点深,像迟暮的美人。叶片只有一指多宽,一二尺长,像一支支没有开封的剑,看上去硬硬的,柔韧度却极好。母亲取来五六根洗净的茭子草,交错穿绕,但见草片翻飞,不一会儿,一个手掌大小的长方形草甸子袋就编织好了,装入水洗过的大米,放上半柱香的功夫,再与蕃薯丝的同煮,煮出来的茭子饭,满带茭子叶的清香、大米的软香、蕃薯的甜香,让人垂涎欲滴。大我三岁的小哥哥,眼巴巴地看着我独享美味,不停地咽口水,恨不得自己也生场病,好吃上一口茭子饭。

  平日里,没有米做茭子饭,并不影响我们编茭子袋的热情。哥哥上山砍柴,都会带些茭子草回来。编茭子袋,打“底”是技术活,每次,哥哥都先打好“底”,再让我继续编。编好的茭子袋放在清水里泡上一会儿,再抓把细细的蕃薯丝塞进去,封好。放进锅里与蕃薯丝同煮,但袋里袋外的蕃薯丝,味道却不一样,茭子袋里的更甜一些,也多了一缕米粽的清香。有一段时间,买一斤米要附带半斤玉米,这些玉米常被我们装进茭子袋里。哥哥下海捞来的小鱼、小虾,也曾被我煮成茭子鱼、茭子虾,还有马铃薯、蚕豆都充当过填充物。蕃薯丝与豌豆一起放进茭子袋里,煮出来的味道很特别,后来吃到蛋黄焗香竽,觉得味道似曾相似,细想来,原来就是小时吃的蕃薯丝豌豆在茭子袋里同煮的味道。不管是不是“正宗”的茭子饭,每回,我们都能吃得欢天喜地,兴味盎然。

  后来,大米不稀奇了,山珍海味都成平常事,茭子饭只留存在记忆中。现在,海岛发展特色旅游,茭子饭被挖掘出来。朋友欢快地吃着,不停地叫好。而我,却再吃不出孩提时的欢喜了。作者:施立松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