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乡土风情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用智慧和心血  燃红百岛的天空
2010年05月13日 16:45:34来源:
核心提示:

  苏彩标 文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史的指针即将指向新的一年。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洞头县小岛迁,大岛建,陆岛连……洞头从未像今天这样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海岛百姓从未像今天这样饱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成果。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谋划未来,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口,洞头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更加壮丽的未来。

  当日历翻到2009年12月,和着祖国母亲的步伐,我们共同亲历了新中国60华诞。60年,弹指一挥间,铭刻着祖国历程的旋律,澎湃着飞扬激情和印证着神州巨变的诗画,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光辉惠及着每位国民,满目的辉煌映红了百岛洞头的天空。

   一曲曲绚丽多彩的划时代乐章,响彻在东海之滨。浩浩荡荡的洞头洋,103座岛屿,13万渔家儿女用忠诚于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迎着海浪、迎着风暴,以标新立异的灵智,驱动着开天辟地的神工,进行令渔乡焕然一新的造物,实现了重整山河的梦想。

  陆岛相连 13万人民奔向金光大道
  
  
1996年12月29日,深门大桥开工建设,奏响了“五岛相连”工程的进军号。

  1997年12月29日,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把霓屿岛北侧一座小岛抛上了天空,它宣告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洞头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不畏艰辛,历尽了10年的不懈努力。使工程于2006年4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七座雄姿英发的大桥连通八岛,灵霓大堤像一条海上巨龙斩断了千里浊浪,连接着温州的泱泱大地,洞头结束了千百年来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历史,实现了陆岛相连,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半岛时代。海岛百姓尝到了“天堑变通途”的滋味。

  随着五岛相连、半岛工程的建成,小门大桥、半屏大桥、新城客运站也相继建成。洞头还提前了三年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海岛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万渔家人民插上腾飞的翅膀,奔向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陆域引水 传颂“生命源泉”千古绝唱

  
洞头(温州)陆域引(供)水工程是浙江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之一,工程管线总长为38.8公里,总投资为2.55亿元,工程分龙湾陆上段,引水隧道、海段(霓屿岛、瓯江南支口、海中湖),深水港支线、王山头加压泵站等。工程于2007年1月20日开工,2009年6月已正式通水,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就把百里之外的珊溪水库甘泉引入海岛洞头,满足了全县13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需要,彻底解决8万农村人口用水难问题。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使海岛人民彻底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煎熬岁月。“饮水不忘挖井人”,洞头子孙将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共产党、人民政府就是“挖井人”这一曲生命源泉的赞歌。

   深水港区 打造直通世界国际都市

  
洞头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海岸线全长331公里,可以布置1-20万吨级泊位90多个。

  2004年10月,状元岙深水港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9月,状元岙5万吨泊位兼靠10万吨级泊位集装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所有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这座占有56.3万平方米面积的深水港区,在波涛翻滚的东海之滨悄然崛起。那绵延几公里的码埠大堤,可与宁波北仑港相媲美。这是继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成通车后,瓯江口区域建设的又一重大工程,为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抹上浓重的“点晴之笔”,实现了温州港从“地区性港”向“沿海主枢纽港”,从“海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转变。 随着一期开港,二期建设,国际航线及对台直航的开通,“一片繁华海上头”的景象即将呈现。洞头,还有10万吨乃至20万吨级泊位……将一座比一座深幽,一座比一座广阔,一座比一座辉煌,它们将组成温州东方大港,引领百岛洞头进入高度繁荣发达的明天,将温州打造成直通全世界的国际大都市。

  移山填海 开拓“跨江面海”发展空间

  
“精卫填海”,并非神话。解放以来,战天斗海的潮儿就己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气魄移山填海,拓展疆土,向海洋要空间、要发展。

  早在60年代,洞头对南塘和杨文涂滩进行非机械化的人工围垦。1993年底,洞头正式开始围海造地,新城一期围垦1700多亩,正在建设的新城二期4500多亩,深水港一期工程为1200亩,状元南片5133亩,黄岙二期围垦5600亩,综合历年围垦滩涂面积共达2.73万亩。

  “五岛相连”工程使洞头本岛面积从原有的24平方公里扩大到52.4平方公里,半岛浅滩工程通过建南北两条围垦大堤,将灵昆岛与霓屿岛连成一片,使两岛间可围涂造地13.2万亩,实现再造一个洞头,再造一个温州的目标,为洞头建设“海上花园”和温州打造“浙南港城”展拓空间,洞头已成为温州由“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的主阵地。

  石化基地 引领工业驶入快速车道

  
洞头列岛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1996年11月由浙江中油华电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45亿元,兴建的5万吨级液化码头及中转站,落户在小门岛,使小门岛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液化石油中转站。

  随后,温州中油燃料有限公司也在小门岛扎根落户。两家公司落户,填补了洞头无大型工业企业的历史空白,拉动了洞头经济的快速增长。洞头的临港工业,厚积薄发,园区建设进入快车道。2008年,全县实现了海洋经济总产出60.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4119元,第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石化产业迅速崛起,海洋运输借梯登高,船舶制造增势强劲,去年实现临港工业产值30.53亿元,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150倍以上。

  户户通电 点亮千家万户幸福生活

  1987年7月,35KV海缆输变电工程竣工,洞头接上华东大电网电力线路,结束了长达33年之久的小电网孤立运行的历史。2006年,浙江省农村村村通电工程竣工仪式在大瞿岛举行,大瞿、南策两个孤岛通电,至此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的愿望。岛上村民欢天喜地、舞动狮子、打起腰鼓、鸣放鞭炮,以示祝贺,喜称“光明工程,经济解放”。

  特色产业 谱写渔家儿女致富新经

   海洋捕捞是洞头历史最长,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淘汰了一些落后传统作业和木质船只,目前全县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轮400多艘,捕捞船队如联合舰队,征战在不尽风波的太平洋,征战在无际迢递的大西洋。

   耕海牧渔,养殖面积超过4万亩,渔家不单是养殖金鱼银虾和水贝海藻,还养出致富的事业。1989年在对野生羊栖菜人工试养取得成功后,全县羊栖菜养殖面积日益扩大,从业人员达1.76万人,占全县总劳力的21%,羊栖菜也因此成为渔民的“致富”菜。2003年洞头县被评为“中国羊栖菜之乡”,这是洞头县历史上获得的第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为确保渔民生产、休渔、回港避风的安全,2002年洞头县政府先后开工建设东沙渔港防波堤,温州(洞头)中心渔港防波堤,渔用码头等工程,总投入资金为1.7亿元。渔港的建成极大扩展了洞头渔港避风锚地,改善渔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洞头渔港经济带建设。

   海上花园 绽放百岛绚丽之花

  洞头列岛最亮丽的诱人前景——海上花园,规划已完成,正进入建设实施阶段,一个崭新的港口现代化城市已悄然兴起。

  埭口小区、北岙新城、打水鞍新村等地,如今高楼耸立、车水马龙、店铺密集。洞头五岛环圈成的海上西湖,还有东沙港区、洞头中心渔港区将成为名冠天下的海湖景观带。目前已建成三盘西山头别墅区,以及三盘金海岸五星级酒店、新城二期、沙岗半岛琴弯别墅区、东沙港国际游艇俱乐部,五星级高档度假酒店,垅头湾海洋旅游度假中心、贡尾高端别墅等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一座缤纷炫烂的“海上花园”将扭动婀娜的身姿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方阵里。人们置身这座“海上花园”,可在海上看岛,岛上看湖,湖上看城,绮丽无比、美不胜收。

   陆岛连通使旅游全面井喷,七大景区、400多个景点,蓝色海洋游、红色海霞游、绿色生态游吸引着八方来客不断涌入。自2006年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开通以来,洞头旅游接待人数总和达到440万人次,已成为华东地区中短途旅游的热点区域,2007年入选“浙江省最佳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摄影发烧风景地”,2009年还成为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

  爱岛自强?誗和谐奋进 开创新的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来,勇敢勤劳的洞头人民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以小县办大事、小岛创大业的胆识,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这一件件、一桩桩撼地震天的壮举,映红了七彩绚丽的海岛天空,这是“爱岛自强?誗和谐奋进”洞头精神的一次升华,一次集中而又尽情的释放。

  如今,洞头经济社会全面腾飞,截止2008年岁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41亿元,是1978年的234倍;人均生产总值24119元,是1978年的199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46元。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名扬华夏的“海霞”故乡,飘扬着“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鲜红旗帜,有着军民联防的光荣历史。2007年洞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并先后创成省级教育强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续四年荣获省级平安县,是全市乃至全省最和谐稳定的地区之一。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如今,13万洞头人民和着共和国脚步的节拍,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中共洞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同举起13万支画笔,饱蘸着心灵的色调,描绘洞头宏伟蓝图,开启洞头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