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百岛篮球故事丨篮球情缘
2025年10月21日 15:39:12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篮球在我家,是刻在时光里的情结,是串联起三代人温度的共同记忆。

  洞头网讯 篮球在我家,是刻在时光里的情结,是串联起三代人温度的共同记忆。

  年轻时,我最爱在夏日的傍晚独自走去灯光球场,坐在水泥看台上等他打球。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好长,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红色球衣,转身、跃起、投篮,每一个动作都蓬勃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汗水在年轻的身体上发光,篮球击地的声音像是心跳,沉稳,有力。那时候,爱情很简单,就是我望向他时,他刚好投进一个三分,回头朝我笑着挥手。

  后来,他换上戎装,去了部队。我去探亲,看见他在部队篮球场上奔跑。背景不再是闹市中的农贸市场(灯光球场旁边是北岙农贸市场),而是肃穆的营房和蓝天。他穿着迷彩训练服,皮肤黝黑,身体壮实了一些,脸上褪去了学生气,多了军人的坚毅。篮球在他手中,仿佛不只是爱好,更成了一种“战斗”。他们打的是全场紧逼,肌肉碰撞、脚步纷沓,进球后和战友撞胸怒吼——那一刻,我明白,篮球也是他献给集体和青春的另一种热血。

  退伍后,他进入单位工作。生活渐渐被柴米油盐填满,但篮球从未退场。每年单位的“海疆杯”篮球赛,是我们家雷打不动的盛事。我牵着刚会走路的孩子,站在场边呐喊。看他三十多岁依然满场飞奔,传球、防守、快攻上篮……孩子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喊“爸爸加油”。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裁判的哨声、观众的欢呼,混杂着海岛的微风,成了我记忆里最喧哗也最安宁的夏天。

  孩子就这样长大了。

  他从摇摇晃晃抱着迷你篮球,到像模像样地模仿爸爸的投篮姿势;从需要爸爸蹲下来手把手教他运球,到能笨拙地投进第一个球……篮球场,成了他们父子俩最常去的“亲子乐园”。多少个周末的黄昏,我站在场边,看夕阳把他们的身影镀上金边,一大一小,运球、跑动、说笑。儿子跳投的姿势,几乎和他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那一刻,时光仿佛重叠,篮球无声地传递着父辈的热爱。

  再后来,儿子也参加了工作。他单位组织“职工杯”篮球赛,邀请家属观看。我和丈夫坐在观众席,看儿子身穿白色球衣在场上穿梭。他突破、分球、跳投——那青春无畏的样子,恍若昨日重现。丈夫悄悄握住我的手,我侧过脸看他,他眼角已有皱纹,但眼神明亮如少年。我们谁都没说话,却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闪烁的泪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和骄傲涌上心头——篮球就这样,沉默而温柔地连起了两代人的青春。

  如今,丈夫年纪渐长,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满场飞奔,但他仍坚持每周去一次球场,投投篮、跑跑位,和年轻人们打半场。更多时候,他换了一种方式陪伴篮球——他担任了洞头篮协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比赛、整理资料、培训年轻裁判。他常笑着说:“不能上场拼,就在场下支持。”

  家里的旧相册里,整齐地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篮球服:部队的迷彩训练服、单位的蓝色球衣、洞头篮协的工作服,还有儿子的“职工杯”纪念衫。我常一件件细看,衣服不会说话,却印满了时光的故事。

  篮球带给这个家的,远不止运动和健康。它教会我们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坚持,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争取胜利,如何尊重对手、信任同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一家拥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期待、共同奔赴的赛场。是一种热爱,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始终看得见激情、记得住彼此最闪耀的模样。

  这份篮球情结,就像一颗深植于岁月之中的种子,历经阳光与风雨,悄然生长。它还会继续向下扎根,向上蔓延,在我们家庭的记忆里持续传递着温暖、力量与光芒。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舒林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