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百岛篮球故事丨一场少年篮球梦
2025年10月21日 10:07:05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解放初期的洞头,海岛上文体活动匮乏,篮球成了年轻人最喜爱的运动。当年北岙小学,有一群十二三岁的四年级学生,因热衷打篮球常聚在一起,做起了童年的“篮球梦”……

  洞头网讯 解放初期的洞头,海岛上文体活动匮乏,篮球成了年轻人最喜爱的运动。当年北岙小学,有一群十二三岁的四年级学生,因热衷打篮球常聚在一起,做起了童年的“篮球梦”……

  这群少年都是与笔者在县城北岙街一起长大的伙伴,其中一位家境较好的同学无私地买了个篮球供大家玩耍。每天下午放学或周末,我们就像脱缰的野马般在学校篮球场活蹦乱跳,享受着篮球传递的友情,仰望着篮球划过低空完美入筐的瞬间……小小的篮球将我们凝聚成温暖的小团体,孕育着“篮球梦”。这群伙伴除笔者外,还有后能、志士、锦焕、国猛、进本、进峦、学平、时进、贵真、建荣、明星等。

  记得某个周日下午,大家打完球正汗流浃背地休息,突然有人提议:“咱们凑钱买个公用篮球吧,不能总用私人的球!”众人纷纷赞同。要集资买球就得固定人员,在场同学都举手表示参加。有人立即接话:“那我们就像大人一样成立篮球队吧!”大家先是一阵傻笑,继而兴致勃勃地嚷道:“好啊!成立篮球队!”又有人说:“还得买统一队服才像样!”笑声再次响起。马上有人反对:“队服太贵了,既要买球又要买衣服,家长肯定不会同意。”多数人默默点头。最终大家决定先买件背心夏天穿。这时又有人问:“球队该叫什么名字?”年长的同学便让大家集思广益。沉默半晌,我忽然想起当时有个文艺队叫“海”字头的名字很好听,便提议:“叫‘海鹰’如何?海上雄鹰展翅高飞,打球也要像雄鹰一样奋勇向前!”众人欢呼:“好!就叫海鹰篮球队!”接着又有人提议设计队徽印在背心上。当大家推举我设计时,四年级的我虽然常跟美术老师画墙报,还是嗫嚅着推辞:“我不行……那只是课堂作业……”“你能行!就你画!”在七嘴八舌中,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就这样孕育着他们的“篮球梦”。

  在大家鼓励下,我勉强接下任务,但坦言写不好毛笔字。贵真同学立即表示可以请对门书法好的陈老先生题字。几天后,他果然带来了苍劲有力的“海鹰”二字。我构思以雄鹰为主体,配以海浪和“海鹰”字样,底部加书本象征学生身份,外围用麦穗构成圆形边框。为找鹰的图案,我翻遍家中所有收藏,最后在父亲的旧抽屉里发现一张水果罐头商标纸,上面印着的雄鹰虽陈旧却轮廓清晰。连夜赶制初稿后,次日带到学校获得一致通过。周末大家一起上街买来背心,写上编号,带着设计图来到学校对面的陈裕春“工艺印染店”,请他丝网印制。陈师傅建议简化设计,去掉麦穗和书本。回去路上,有同学笑说:“师傅是想偷工减料骗我们呢!”

  几天后,红白相间的背心制作完成:左胸印着圆形海鹰队徽,下方是小编号,背后是醒目的红色大数字。大家约定:“明天放学后穿背心到球场集合,正式宣告球队成立!”

  次日放学,我们个个如约穿着崭新队服在球场列队,起初还有些腼腆,很快便昂首挺胸精神抖擞。鲜红的队徽和硕大的数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成为操场上一道亮丽风景。我们齐声高喊:“海鹰篮球队成立啦!”这声呐喊不仅惊动了学校的老师和留在各班扫地的值日生,更引得其他打球的学生跑来围观,有人惊奇地念着:“海鹰?海鹰篮球队?”这在当年可称得上是洞头史无前例的“学童怪事”。

  那个年代没有相机手机,未能留下这支少年球队的影像,但那一刻的欢声笑语历经六十余年仍清晰如昨……

  此后每当穿着海鹰队服出现在球场,总会引来全校瞩目;走在街上,行人惊叹的目光让我们倍感自豪。“海鹰篮球队”声名鹊起,成为北岙小学乃至全县第一支像模像样的少年篮球队,被誉为校园篮球“正规军”。

  1959年升入五年级时,国家号召“大办农业”,规定年满十三岁的学生要“下放”去当农民。球队几位年龄大点的同学都“下放”了,余下的成员为备战升学考试而埋头读书,“海鹰篮球队”就此解散。巧合的是,那年元旦,一部由著名导演严寄洲执导,著名演员王心刚、王晓棠扮演的国产电影新片《海鹰》在全国上映风靡一时。每当被问及球队解散原因,我便笑答:“海鹰飞去放电影啦!”这玩笑为少年篮球梦画上了圆满句号。虽然球队已湮没在岁月长河中,但它确实在洞头篮球史上留下了微光。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这段篮球往事早已鲜为人知。耄耋之年欣见洞头举办“浙BA”篮球盛会,不禁追忆往昔,谨以此文为洞头体育史添砖加瓦,为赛事增色添彩!

  编后语

  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青春与梦想。本期《百岛篮球故事》专栏,邱克峰先生以真挚的笔触,带我们回到洞头解放初期的北岙小学,重温一群少年因热爱而凝聚的“海鹰篮球队”。

  从凑钱买球、设计队徽,到身着自制队服在球场上高呼成立,这群少年的篮球梦纯粹而热烈。尽管岁月流转,当年的“海鹰”早已飞散,但那份赤诚与朝气,仍为今日洞头的篮球热土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值此“浙BA”赛事如火如荼之际,我们刊发此文,既是对往昔民间体育故事的致敬,亦是对当下篮球热潮的呼应。若您也有难忘的篮球记忆,欢迎投稿分享,让我们共同书写百岛的篮球篇章。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邱克峰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