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 前些日子,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苏超”火爆场景刷屏后,我总在感叹:为何一个草根足球赛事能办得如此火爆?作为一个体育迷,我内心着实有点羡慕,盼望着何时也能亲自去现场体验一把。不久后,听闻浙江将举办“浙BA”城市篮球联赛,起初我还担心咱浙江是否慢了半拍,关注度和热度恐怕难以比肩“苏超”。然而事实却超乎想象,率先打响的“浙BA”预选赛阶段的百县大战,彻底点燃了浙江大地,让这片土地因为篮球而沸腾。作为洞头人,此次“浙BA”温州预选赛,我有幸现场观看了洞头队的全部5场比赛,以及最后苍南对瑞安的决赛,也算是全程体验了“浙BA”温州预选赛的氛围,内心深感震撼,也有颇多感想。
比的是水平
更是拼劲与意志
这次“浙BA”预选赛开打后,很多球迷心存疑虑,咱们洞头队的实力到底如何?实话说,刚看到温州预选赛洞头队的分组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形势不容乐观。小组其他队包含鹿城、瑞安、龙港、乐清、龙湾,个个实力强劲。而反观洞头队,无论从人口基数还是近几年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来看,都不占优势。赛前,大家的目标颇为务实:力争赢下一场,避免小组垫底,用大白话说就是“别输得太难看”。然而比赛正式开打后,我们发现洞头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即使理论实力不如对手,但球员们依然用自己的拼劲、意志去奋力迎战。
对阵鹿城,一度落后近30分,却在末节绝地反击,最终仅以4分惜败;
迎战龙湾,全程逆风,末节仍落后9分,却在最后时刻完成逆袭,以2分险胜;
面对小组头名瑞安,赛前的期待只是少输,结果却是洞头队全程压制并战胜对手,爆出温州预选赛最大冷门!
这几场比赛,洞头队每位球员都用行动告诉我们,篮球场不止于水平的较量,它让我们看清,水平可能有高低,天赋也许有差异,但在拼劲和意志面前,胜与负,一切兼有可能!
展现的是篮球
更是气质与情怀
“浙BA”所展现的,早已超越了篮球比赛本身。这次洞头队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教师、学生、银行职员、国企员工……这群草根因热爱而集结,无关名利,只为家乡荣誉而战。赛场上,我们看到他们落后时一分一分地追赶,摔倒后瞬间爬起,抽筋后咬牙坚持……这种永不言弃的拼搏气质,不正是洞头人骨子里“不怕吃苦、敢闯敢拼”精神的写照吗?更令人动容的是,“浙BA”点燃了全民的家乡情怀。赛场内,洞头球迷组成声势浩大的拉拉队,摇旗呐喊成为靓丽风景;赛场外,很多群众自发聚集在广场、社区的大屏幕前,用最炽热的方式为家乡助威;甚至远在他乡的游子也通过直播,时刻关注赛事,在弹幕中留下“洞头加油”的深情寄语。每逢比赛日,朋友圈必被“洞头好样的”“为家乡骄傲”等话语刷屏,仿佛每个人都自带正能量……一项赛事竟能如此凝聚人心,这种“爱篮球更爱家乡”的氛围,何其珍贵!
收获的是掌声
更是启示与力量
“浙BA”预选赛的成功毋庸置疑。就洞头而言,这次球队的综合表现已超预期,令人振奋,收获了不少掌声。但在掌声之余,我们更需冷静思考:我们还欠缺点什么?我们如何让洞头篮球走得更远?
虽然这次洞头队的总体表现不错,但2胜3负(小组排名第五)的成绩还是说明了我们的篮球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回首往昔,洞一中篮球队曾在上世纪90年代夺得全省高中联赛冠军,成年队也在本世纪初斩获市运会亚军。这些曾经的辉煌如今已逐渐暗淡。当然,篮球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重振之路需多方发力。比如,校园篮球的发展。教育部门可否加强对学校篮球教育的重视程度,激励学校加强对篮球教学的投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从而选拔和培养有潜力的篮球苗子。另外,赛事的组织与推广。有40余年历史的“海疆杯”曾经是洞头的一张名片,如今关注度也在逐年下降,相关单位、企业等团体参赛热情不高。我们不妨借鉴“浙BA”的成功模式,加大宣传造势力度,同时每年固定让各街道(乡镇)参赛,确保“海疆杯”参赛队伍稳定,也激励街道(乡镇)去挖掘更多自己的本土球员。再者,体育设施的建设。曾经的“灯光球场”是洞头的地标,每每有篮球赛时,可谓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尤为其是篮球爱好者集聚灯光球场。而通过此次温州预选赛我们看到,对比其他县(市、区),洞头的篮球馆无论从配套还是容量上来看都是最差、最小的。这不仅关系到洞头的“脸面”,同时也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热度以及赛事活动的广度。总之,这次“浙BA”,我们在接纳点赞的同时,也收获了新的思考与启示,这也定会化成下一步洞头篮球事业奋进的力量。
始于篮球,但不止于篮球。“浙BA”让我们看到,这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赛事,也是一种对篮球热爱的汇聚,是一种对家乡情怀的告白,更是一种地域精神的传承。它展现了一个地方的气质与凝聚力,更激发了无数人发自内心的正能量。相信“浙BA”还会持续绽放光芒,也希望我们洞头能够借助这波东风,启迪新思路、开辟新路径,在校园培育、赛事运营、硬件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洞头的体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一诚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