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百岛篮球故事丨灯光球场:海岛篮球逐梦的地方
2025年10月14日 09:45:06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连日来,“浙BA”温州赛区预选赛暨首届温州市城市篮球联赛战火燃起,洞头队以昂扬的斗志与各路高手过招,凭着海岛儿郎的韧性与热血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让无数人重温了洞头人对篮球的执着与热爱。广大海岛球迷也是热情观战、客观评球,一股篮球热在百岛大地掀起。
灯光球场举行篮球赛。 郭卫民 摄于2006年10月
照片由张孚朝提供

  洞头网讯 连日来,“浙BA”温州赛区预选赛暨首届温州市城市篮球联赛战火燃起,洞头队以昂扬的斗志与各路高手过招,凭着海岛儿郎的韧性与热血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让无数人重温了洞头人对篮球的执着与热爱。广大海岛球迷也是热情观战、客观评球,一股篮球热在百岛大地掀起。

  本报今起特辟专栏《百岛篮球故事》,将用一个个篮球故事来串联海岛人的篮球精神。如果您对洞头篮球有话说,不妨来我们的文艺副刊半屏山做做客,我们诚邀您用文字记录属于洞头的篮球故事。内容可以是本届联赛洞头队的拼搏瞬间,也可以是历届“海疆杯”的经典赛事;可以是球场记忆——灯光球场、文体中心、校园、乡村篮球场所承载的青春与情怀,也可以是人物故事——球员、教练、球迷的动人故事。

  让我们用文字,共同为洞头篮球喝彩!

  文/陈坤沈

  北岙灯光球场,坐落于洞头区北岙街道烈士路北侧,曾是洞头县独一无二的室外照明篮球运动场。因球场上方安装了用于夜间照明的碘钨灯,且场地主要用于篮球运动,故得名“灯光球场”。在当时,它是洞头本岛唯一的大型露天篮球场,除承办体育赛事外,还常作为大型群众集会、文化活动的举办地。

  然而,岁月悠悠,2007年9月,因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灯光球场被拆除,原址摇身一变,成为商住一体的大型建筑。其中,一、二层是热闹的洞头北岙农贸市场,三至七层则是居民温馨的商品住宅。

  灯光球场概貌

  灯光球场的前身是原洞头田径场,于1984年12月改建而成。它占地1900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状,东西长、南北短,无穹顶,是露天篮球场。球场中间是一个长28米、宽15米的标准篮球运动场,两端的篮球架为可移动的金属框架,方便根据不同需求调整位置。

  球场四周设有9层台阶式固定看台,可容纳2000余名观众,实际高峰时可达2500人。看台由水泥板浇筑而成,虽无椅凳,但宽度达50厘米,高度为45厘米,绕着运动场连成一圈,既是观众行走的走廊,也是他们落座的“座位”。看台最后一级台阶建有高2米、绕场一周的水泥砖墙围栏,为观众提供安全保障。北面围栏处竖着一块长12米、高5米的牌子,用于张贴赛事主题文字,牌子前曾立有3杆高10米、直径6.35厘米的钢管,用于升旗,后来钢管杆拆除,改为7支临时性的钢管。

  灯光球场四周设有四个观众进出门和一个专供工作人员使用的门。其中,南面中间为主门,运动员由此入场;南侧面的东西向各有一门,北面的东西向也各开一门,这四个门供观众进出;北面一个门用于工作人员进出。北面门上方用铁栏杆围栏,既保证安全,又搭建了临时的赛事指挥台和裁判台。比赛所需的音响设备、积分器、赛事结果公示牌等都陈列在北面门洞周围。北面门洞的台阶下方左右共建有3个小房间,用于存放赛事器具等相关物品。在北面门的左右场地上,分列一排长8米、宽30厘米、高50厘米的长凳,供赛事进行时领队、教练员、运动员指导、交流、休息使用。

  灯光球场四维立有四支电线杆,分置于四个角,用于支撑运动场上空的电线及照明电灯,同时也安装了赛事用的喇叭。照明的电灯是带金属灯罩的碘钨灯,共有15盏均匀分布于上空,每盏灯功率为1000瓦。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整个运动场亮如白昼,为夜间赛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良好条件。

  灯光球场建设背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洞头没有专业的篮球场,仅有的篮球场地设在洞头县政府大院内。当时,政府大院的场地是泥土夯成的,那块唯一的篮球场是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硬地。每到春节,洞头县就在大院内举办篮球赛,夜间场次时,大院内灯火通明,观众如潮,篮球赛事成为洞头春节极具影响力的文体活动。

  随着洞头社会不断发展,原县机关部门的办公场所愈发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便在机关大院内新建了办公楼。而原本机关大院内的篮球场,因此被迁移到了北岙的教堂顶,也就是如今烈士路洞头农贸市场这个位置。

  北岙教堂顶原本是北岙教堂用于开展活动的场地,经过一系列改造后,这里被成功改建成了洞头县田径场,并于1981年11月顺利完成改造。改造后的田径场布局合理,其中间部分特意用水泥浇筑了一个长26米、宽14米的篮球场地,场地两端还精心设置了简易的篮球架,方便人们篮球运动。最初搭建的投篮架是由钢筋水泥和木板制作而成,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需求变化,两边的投篮架才更换为钢管和木板制作的款式。由于场地面积有限,田径场仅设置了4道长200米的环形跑道和4道100米的直线跑道。此外,还划分出了跳高、跳远、铅球、标枪等项目的场地。当年12月,洞头县第一届“海疆杯”篮球赛就在此开赛,由此拉开了洞头篮球赛事的序幕。1984年12月,洞头县又对篮球场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了看台,加装了灯光等设施,使之更加完善。当月,洞头县体委在此举办了第二届“海疆杯”篮球赛。

  讲到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12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不少单项国际体育组织相继承认或恢复中国有关项目协会的会籍,我国体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局面。原国家体委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发展基本指导方针,号召各地争创体育先进县。根据先进县的创建标准,各地必须建有“两馆一场”(游泳馆、篮球馆、田径场)。洞头当时虽财力有限,但十分重视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争取。于是,洞头县政府从拮据的财政中挤出10万元,用于篮球馆建设,选址就在北岙教堂顶的原洞头县田径场;同时又在北岙后的原煤球场建设一个标准的田径场(即原洞头县职业高中,现温州市里仁科技职业学校洞头校区)。

  为早日创成体育先进县,在洞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当时洞头县分管副县长章国清及县体委的何高郎主任、王为民、苏本、林友玉、张孚朝等领导和篮球专业人员对场馆建设费尽心力。洞头县委确定场馆建设总负责为在县体委工作的苏本,场馆设计由洞头县建筑公司设计室的陈文川担任,承建方为洞头建筑公司陈后川团队,另有洞头公社工程队吕天团队承建看台。工程建设参与者根据洞头的实际情况,参考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制定了篮球场馆的建设方案,并严格施工。为加快进度,赶上洞头篮球“海疆杯”的赛事,一批工程建设者加班加点施工,如县建筑公司的彭进荣承制4个拉门和四周围栏杆包括广告牌与旗杆,电力公司的吕育华制作篮球架,庄恭忍架设15盏碘钨灯等等,王为民、苏本、张孚朝等还时时到现场检查监督指导。经过近一年精心建设,承载着洞头体育人梦想的标准篮球场终于建成,并瞬时成为篮球爱好者的天堂,每天在此运动的人络绎不绝。

  之后,时任浙江省体委副主任的邵爱娟到洞头调研,她被洞头体育的热情感动,当得知灯光球场的围墙、器材等配套设施尚缺资金,回去汇报后,省体委拨款10万元用于球场的后续建设。建成后的灯光球场成为当时温州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室外篮球场,更成为一代洞头人的美好记忆。

  灯光球场谢幕与传承

  2007年9月,灯光球场因年代久远,设施老化,已无法适应现代篮球运动的要求,故被拆除。此前,灯光球场的部分场地经改造,1994年也曾被洞头县实验幼儿园借用。根据洞头旧城改建指挥部关于旧城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规划,灯光球场原址改建为洞头北岙农贸市场,并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商品住房。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洞头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也在逐年更新建设。这些年,洞头篮球运动的条件设施越来越好,相继建成了洞一中室内篮球场、新城海霞广场篮球场、洞头区文体中心篮球馆等。洞头的“海疆杯”篮球赛事也作了扩展,2014年起增设了5月份的“职工杯”篮球赛和10月份的“篮协杯”篮球赛;赛事内容更加丰富,观赏性更强了,篮球运动及赛事举办场地也大都选择在区文体中心等的室内篮球馆内进行。

  灯光球场尽管拆除了,但存留在人们记忆中的阵阵助威声、欢呼声,那一边买菜一边观赛的享受劲儿,夜幕下的那片明亮灯光……则在一代代洞头人的脑海里恒久回荡、闪耀,成为洞头篮球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珍贵印记。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