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再次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考核检查本是推动工作的“指挥棒”,但在一些地方却异化为“层层加码的紧箍咒”,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如何让考核回归本源、激发活力,成为检验减负成效的关键课题。
考核数据贯通共享,筑牢减负增效“数据基座”。基层迎检负担重,根源之一在于数据“多头要、重复报”。在综合考核过程中,优化数据运用机制,强化数据的充分利用。一方面,重点指标数据自上向下流动,避免数据多头报送。省级检测指标考核地级市、县市区,市级指标考核到乡镇街道,数据逐层下发,避免数据的重复报送。另一方面,强化指标牵头单位数据共享。例如指标自然资源集约利用,农业农村局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共享考核数据,形成工作联动,对考核结果共体负责。
分区分层精准设考,划定减负增效“责任边界”。综合考核涉及方面多,内容复杂,“一刀切”容易导致基层疲于应付,分层分级机制是破解方法。一方面,主动承接上级党委部署内容,合理分解考核内容。综合考核部门在承接上级的考核任务后,考核内容合理划分给各牵头责任单位;年度的综合目标,拆解成季度、月度。让综合考核落到实处,深入日常。另一方面,科学划定考核范围。结合各考核对象的本职工作,综合考虑区位优势、基础水平与发展情况,针对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不同主体,分层设置差异化、可比较、能定性的重点指标。通过分区分层精准设考,既避免了重复考核的大量繁杂工作,有效减轻基层考核负担;又确保在整体层面聚焦重点目标,在各具体领域攻坚关键指标,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考核结果多维运用,激发减负增效“内生动力”。考核的价值在于“以用促改”,建立“预警纠偏+激励导向”的结果运用机制。在提前预警方面,依托数据平台设置“红黄灯”预警。综合考核月度指标靠后的单位,发布红黄灯提前预警,避免年终“临时抱佛脚”。在考核激励方面,一是设置过程激励制度,月度考核指标优秀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获得加分,二是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这种“早预警、强激励”的机制,让基层从“应付考核”转向“主动作为”。
考核提质的核心,是让机制更贴合基层实际;减负增效的关键,是让考核真正服务发展。从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到分层考核厘清“责任边界”,再到结果运用激活“干事热情”,每一项机制优化都在释放基层活力。持续精耕机制建设,让考核既有“精度”更有“温度”,以考核之优赋能基层高质量发展。
作者 周转池 杨健行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