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 皓月当空,银汉迢迢,又是一年中秋至。古云:“月到中秋分外明”,其明非独在天,更在人心。
皎皎明月悬于九天,不染云翳,不慕繁星,一如君子立于朝堂,不取非义之财,不染浊世之泥。中秋之韵不仅在于阖家团圆、品茗赏月之乐,更在于藉此澄明之境涤荡尘心、砥砺廉志。当中秋清辉洒遍九州,映照的不仅是千年不变的山河故土,更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清廉传承与新时代的清风正气。
明月为鉴:千年廉心共辉映。古之贤者常以月喻廉,因其“皎皎空中孤月轮,不染尘世半点埃”的特质。唐代狄仁杰夜审案卷,必开窗迎月,言“月光如水,可涤心尘”;宋代包拯掷砚端州,誓“清心直道”,皆以明月为镜,照见肝胆冰霜;范仲淹执掌应天府时,中秋夜拒收下属所赠金饼,笑言“明月捧心即为宝”,其《岳阳楼记》“先忧后乐”之思与月华同耀千古。唐代李商隐更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警示贪欲之害,与《尚书》“惟敬五事,以敛五福”的廉政智慧遥相呼应。
节礼之度:清风朗月新范式。今人逢中秋,既享天伦之乐,更当思清廉之义。《周礼·天官》有云:“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千年以降,中秋赠礼本是情谊之载,然若逾越分寸,便成“糖衣炮弹”。明代海瑞中秋以粗饼待客,笑称“月圆饼朴最养心”,皆以实践诠释“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深意。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昔日豪奢月饼回归本真,“清风盒”“明月礼”成为新俗——苏州干部创新制作“纪法月饼”,以《康熙戒贪诗》“若饮太湖一勺水,终成宦海万顷波”印于饼上;杭州社区以“月光座谈会”替代礼品往来,正是《道德经》“光而不耀”智慧的现实映照。
今月古镜:澄明之道照新程。昔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中秋分俸赈孤贫,自吟“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清风明月之廉,至今犹润西湖水。观当代反腐实践,恰似“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月华之浴:巡视利剑如羿射九日,破除“月中桂影”般的利益羁绊;“打虎拍蝇”似吴刚斫桂,永葆政治生态的月白风清。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中“违规收送礼品”同比大幅下降,月饼券、蟹券等异化礼遇渐成历史,正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的社会化呈现。
月映万川:清廉文脉永流传。《礼记·中庸》言:“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廉洁文化犹如月光,虽遍洒万川而本体如一。从商鞅“徙木立信”到诸葛亮“自表减禄”,从唐代《监察法》到明清《宪纲条例》,中华廉洁文化始终如中秋明月,穿越时空而光辉不减。今日我们品读朱熹“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的警训,践行“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操守,实为对中华文明最深刻的传承。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当党员干部在月光下重温《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当寻常百姓以素月清辉涤荡心尘——这跨越千年的月光契约正在新时代续写华章。
月华流转千年,清廉永驻人间。此乃中秋明月赐予世人最珍贵的团圆礼——心若明月,自得圆满。
作者:蔡鹏程 林士臻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