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 白露时节,暑气渐消,秋意渐浓,天地间弥漫着清寂与澄明。古人以“白露”为候,感物候之变,省自身之行。于今时今日,纪检监察工作者与广大党员干部,亦当借白露之清,养廉洁之心,以自省自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白露之“白”,是澄澈,是纯粹,恰如廉洁之质。古往今来,无数清官廉吏如白露般,以清白之姿立世。北宋包拯,铁面无私,廉洁奉公,“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流传千古,他的一生,便是对“白”之廉洁的生动诠释。如今,纪检监察战线上,亦有无数“包拯”式的人物。他们在反腐浪潮中,不畏权势,深挖细查,让腐败分子无所遁形。从查处一批批违纪违法案件,到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他们以行动守护着廉洁的“白色”纯粹,让清风正气如白露般,润泽社会肌体。
白露之“露”,是点滴,是细微,警示着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往往始于细微之处的失守。如同白露由水汽凝结而成,若对小恩小惠、小贪小腐不加警惕,便可能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当下,一些党员干部正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忽视了对细节的把控,从收受一份土特产、接受一次违规宴请开始,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沼。纪检监察工作者深知此理,他们既聚焦大案要案,也紧盯“微腐败”,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在细微处坚守廉洁底线,不让“蚁穴”毁了“千里之堤”。
白露之“节”,是时序,是规律,更象征着廉洁自律需持之以恒。白露是季节更替的节点,而廉洁自律则是党员干部一生的“节点”,需要时刻铭记,终身践行。古代读书人以“响枕”自省,今人更应以党纪国法为“响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当下,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从日常监督到专项整治,从教育引导到执纪问责,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廉洁自律保障机制。但归根结底,党员干部自身的坚守才是根本。要像遵循白露时节的规律一样,将廉洁自律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清醒与坚定。
白露清风,带来的不仅是季节的凉意,更是心灵的警醒。纪检监察工作者与广大党员干部,当以白露为鉴,养廉洁之心,行自警之事,让廉洁的清风,如同白露般,洒满每一个角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作者:朱霜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