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记者 何琰 林锐)七夕佳节临近,洞头的街巷间飘起了糯香,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红圆”制作技艺,正通过手艺人的匠心,将海岛民俗记忆,化作一个个色泽红艳、寓意吉祥的传统美食,让节日氛围愈发浓郁。
走进中心街一家小店,店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操作台前,几位师傅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操作着;案几上,花生碎、葡萄干、芝麻等馅料颗粒饱满、香气四溢;师傅们手指翻飞,揉团、制皮、裹馅、塑形一气呵成,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红圆快速成型,整齐码放在托盘上,等待上锅蒸制。
随着蒸箱被缓缓打开,白腾腾的热气裹挟着糯米与馅料的香甜味道瞬间弥漫整个小店,刚出锅的红圆色泽鲜亮,拿在手里温热软糯,让人垂涎欲滴。
“洞头有个传统节日,每到七夕,十六岁以下的小孩子都要拜七仙女,每年都有,拜了七仙女小孩子会聪明,会健康。”顾客颜女士说。
“半个月前就有七夕的订单了,要定了我们才准备材料,量比较大的有几千个。订购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因为成人节,到了十六岁每家都要准备16个红圆,16个红龟。”店主颜贻利说。
店主颜贻利制作红圆已有近三十年。他介绍到,红圆是传统的糯米糕粿,不仅是七夕的应景美食,更承载着海岛独特的民俗含义,在不同场景中寓意各异,就比如“龟”形红圆象征长寿,红圆的色彩则代表红红火火,因此无论是造房子、结婚还是办其他喜事,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如今,红圆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更成了外地游客了解洞头非遗文化的一扇窗口,承载着洞头人对七夕的美好期许,让海岛传统民俗在烟火气中代代相传。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