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洞头要闻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洞头“海上花园·棕地再生中的艺术与设计”国际工作坊启幕:花园筑梦聚百岛 校地合作启新篇
2025年08月01日 15:32:01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我区棕地生态修复和风貌重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更好推动“海上花园”和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7月31日,洞头“海上花园·棕地再生中的艺术与设计”国际工作坊开幕式在区海霞文化发展中心举行。
现场

  洞头网讯(记者 洪建栋 陈超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我区棕地生态修复和风貌重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更好推动“海上花园”和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7月31日,洞头“海上花园·棕地再生中的艺术与设计”国际工作坊开幕式在区海霞文化发展中心举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素婷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主任郑晓笛,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敏敏,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Niall Kirkwood(尼尔·柯克伍德),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副教授Luca Fabris(卢卡·法布里斯)等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以“海上花园·棕地再生中的艺术与设计”为主题,除开幕式外,还包括现场授课、在地文化与生态修复场地调研、工作坊设计及辅导、评图活动等多个环节。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4所学府的师生团队将采用“跨国混编小组”模式,分为6个设计小组,围绕棕地再生主题开展设计工作坊,并由导师进行辅导,相关设计方案将为我区开展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活动现场,刘素婷代表洞头区四套班子,向远道而来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师生表示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洞头发展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等指导及主办单位致以衷心的感谢。她指出,近年来,洞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的殷切嘱托,以“蓝湾整治”为突破、“棕地再生”为抓手,修复沙滩、涵养生态、重塑山海岸线,成为全国生态修复样板,推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互促共赢。此次工作坊聚焦“艺术赋能棕地再生”,将国际先进经验与洞头本土特色深度融合,探索海岛型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为洞头“海上花园”建设注入了国际化、前沿性的智慧力量。

  郑晓笛代表主办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向洞头区委、区政府的鼎力支持、联合主办单位的倾情付出以及积极参加本次工作坊的师生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她以“使命、传承、愿景”三个关键词进行分享,指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洞头路径,是本次工作坊的核心使命,期待同学们通过跨文化的思维碰撞,为洞头探索棕地再生的创新方案,让海岛的山海焕发新生。

  张敏敏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她希望学院的师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艺术美学的独特视角,深入洞头的山海之间、街巷之中,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助力洞头“海上花园”建设。

  活动还特邀Niall Kirkwood(尼尔·柯克伍德)教授现场授课,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带来了一场关于棕地再生的精彩课堂,让与会人员对棕地治理和生态修复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据了解,接下来的几天,“跨国混编小组”的师生们将分批前往望海楼、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霓屿紫菜馆、东岙沙滩等点位开展考察调研,实地感受海岛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洞头“蓝色海湾”整治经验,为棕地再生注入艺术灵魂,让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同频共振。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