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 全国两会期间,一系列政策规划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从对环境状况、防沙治沙、黄河保护等方面的关注,到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目标,再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具体举措,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成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两会精神,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勇担使命、真抓实干,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紧紧锚定“生态优先”出发点,坚持发展与自然“共生”,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绿色发展务必将生态优先原则置于首位。在资源开发环节,依据当地生态状况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杜绝因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防止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项目,运用科学的生态修复技术,逐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经济的持续进步筑牢生态根基。广大党员干部要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修复等环节精准发力,为绿色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牢牢把握“绿色产业”关键点,坚持产业发展与环保“共进”,打通“两山”转化路径。绿色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打通“绿水青山”迈向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一方面,针对传统产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投入研发力量攻克生产流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难题,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从源头削减污染物产出,提升产品的绿色品质,重塑传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新兴绿色产业的培育至关重要,在清洁能源领域,随着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技术日臻成熟,应汇聚各方资源,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等多维度助力其发展,规划建设规模化的清洁能源产区,逐步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助力能源体系绿色转型。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绿色发展的“排头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绿色产业培育中主动作为,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稳稳聚焦“生态惠民”落脚点,坚持治理与群众“同创”,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绿色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让民众尽享生态发展成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要强化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生态知识,培养民众的生态责任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形成全民共建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在城乡建设方面,统筹兼顾,协同发力,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与优化,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城乡居民都能在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中安居乐业,切实达成生态惠民的目标,提升全民生活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在生态治理中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让绿色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苏洁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