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乘风破浪的海岛青年 | 姚必法:青年与乡情的双向奔赴 于烟火气中“挣”未来
2025年01月09日 15:53:31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一座海岛、一样小吃、一条夜市,勾勒出返乡青年姚必法的创业轨迹,其充满烟火气的创业故事令人动容。今天的《乘风破浪的海岛青年》专栏,让我们一同探寻姚必法的创业之旅。
姚必法

  洞头网讯(记者 余佩遥 王丛文)一座海岛、一样小吃、一条夜市,勾勒出返乡青年姚必法的创业轨迹,其充满烟火气的创业故事令人动容。今天的《乘风破浪的海岛青年》专栏,让我们一同探寻姚必法的创业之旅。

  姚必法出生于洞头,少年在大连生活学习,中学就开始创业,开设过韩国饰品、潮流糖果店等,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成年后,凭借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他担任过教育公司主管,涉足过环保、餐饮等行业。

  “我是洞头本地人,就是一直在东北,生活在东北,在创业也在东北。因为家里爷爷奶奶的原因,选择了回到洞头。”返乡创业青年姚必法说。

  回到洞头后,姚必法凭借在大连负责大型商场小吃供应的经验,将目光投向了洞头的小吃摊贩行业,开启了充满烟火气的创业之路。

  “最开始的雏形就是一个烤红薯摊,然后慢慢地才有了七桃夜市,当时是排队的比较多,然后向团委和人社这边争取了一些扶持,慢慢地把这条街就做起来了,到现在越做越大。”返乡创业青年姚必法说。

  起初,姚必法在仁济学院门口摆起烤红薯小摊,因物美价廉,他的烤红薯迅速成为学生们的夜宵“爆品”。随后,他精准把握市场变化和顾客个性化需求,陆续拓展了糖炒板栗、炒饭、炸鸡等10余个小吃摊。

  随着口碑的积累和人气的聚集,姚必法还邀请了在大连的十多位“合伙人”来到洞头,共同“做大做强”。

  “本地的和东北的朋友都有带动,毕竟自己能力有限,大家一起帮衬着就把这条街给做起来了,慢慢地很多发展机遇就来了。然后去招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去做不同的事情。直至现在我们还是一直在扩展,打算2025年扩展更多的东西。”返乡创业青年姚必法说。

  “这几年我师傅带我做展会,还有一些商业活动,我一直跟着他走南闯北到处跑。在这边夏天的时候就会卖一些冰淇淋、甜品,冬天的话卖烤红薯、烤玉米。这些都是我师傅当初的一些经商项目,我也是吃到了一点他的红利,收益也还不错。”创业合伙人张芝铭说。

  在姚必法的带动下,仁济学院周边迅速成为海岛市民夜晚的热门“觅食地”。周边群众也纷纷抓住商机,聚集于此。如今,这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七桃夜市已成为洞头一条充满活力的青年创业夜市街。

  “主要是团区委等政府部门扶持,我们通过一步步申请整合,自主经营,才有了今天的场面。”返乡创业青年姚必法说。

  随着七桃夜市人气越来越旺,稍有空闲的姚必法又把目光投向了别处,在中心街开了家糖葫芦店,在小洱海景区经营小吃店,在小朴村开起三百多平的烧烤店,在韭菜岙景区也有一家面馆。他每天从早忙到晚,虽然睡眠时间只有4.5小时,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

  “希望这条小吃街越来越长,越来越好,品类越来越多,受到更多学生和市民喜欢。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愿意加入我们,欢迎随时来小吃街逛一逛。”返乡创业青年姚必法说。

  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姚必法已然成了大家眼中的“能人”。他向来自大连的“新洞头人”传授创业技巧,帮助他们月入过万,还积极与大学生分享创业心得,鼓励他们勇敢追梦,利用业余时间去尝试创业。正如他所说:“小吃小摊小店面,只要用心去耕耘,同样能成就大事业,为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编辑:施晶晶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