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古蜀道龙蛇蜿蜒山缠互、三星堆传承岁月两千余载、汉中市博物馆流传数代枭雄传说。历史文化是民族无可替代的珍贵财宝,金银不可估价,珠玉无可比拟,是最具价值的“民族富矿”,让民族得以长存,得以前行,得以发扬。
文化底蕴滋养民族生生不息。古树能生长千百年系其根基深埋于地底,而华夏的文化根基深埋于民族的血脉土壤之中,熔铸的五千年中华璀璨文明。我们生于炎黄一脉的土壤,得诗书礼易春秋熏陶,承唐宗宋祖盛世,可品丝竹鉴霓裳,山河诗画皆是我华夏文礼风采,金银尚乃身外物,唯“文化”二字可为我们永存。习总书记曾说:“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吸取历史教训,汲取文化智慧,迫在眉睫,要将传统的节日守住,将流传的手艺守住,将脚下的土地守住,守住我们古老的文化根基,便是创造中华的无限生机。
文化情怀孕育民族前行动力。读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炽热衷情,哀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更习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先辈满腔热血,为国为家为民,为忠为义为情。当历史过往铭记于脑海,触动于心间,文化就化作了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不竭“源动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吸收文化的源源动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文化立足实际,走出中华儿女的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文化创新彰显民族鲜活魅力。随着大数据时代变化,文化传播多姿多彩,从曾经的书卷到银幕,从普通的元素到深刻的内涵,时代在更迭进步,文化也没有落后脚步,反而拥有常看常新的模样。如歌曲《红色》,将华夏历史编成现代热血说唱,广为传唱;河南卫视创作水下飞天,以水中的舞蹈展现飞天神女的华美,收到了大量好评;无论老少,街上时常可以看到汉服爱好者身着不同款式的传统服饰,体会老祖宗的美学文化;不少手工博主以最原始的工艺展现中华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先辈智慧。而我们更当明白,要把握时代,让文化的传播充实时代的活力,将传统与创新有效结合,传递中国之声,展现中华魅力。
中华泱泱礼仪之邦,江山错落,千年壮阔。以文起笔书五千岁月,以化点睛绘后世山河。(张梓柔)
关键词:
编辑:陈莉莉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