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记者 洪建栋 王从华)今年以来,北岙街道海霞村结合本村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等新业态,在产业发展、兴村富民、乡村规划等领域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奋力推动“海霞红”闪耀海上花园“共富路”。今天的【八八战略二十周年走渔村看共富】专栏,跟随记者一起去海霞村看看。
走进海霞村,一面雕刻着“军民共建文化示范村——海霞村”的巨大红色旗帜塑像映入眼帘。一颗颗红星镶嵌在石头房的门楣上,彰显着村庄的“红色气质”。作为全国闻名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诞生地,该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村民陈爱端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海霞村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海霞青年营停车场内打扫卫生。
陈爱端告诉记者,以往她每天都要早起乘坐巴士外出打零工,上下班极其不便。去年6月,在村两委的介绍下,陈爱端来到海霞青年营从事保洁工作。现如今,她每天上午走出家门,只需步行几百米就能到达工作地点。 与陈爱端一样,村民许用旗也在海霞青年营内工作,主要负责停车场外来车辆的管理,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和稳定的收入让许用旗倍感安心。
“前几年我都是在外面捕鱼,两年前身体开始不怎么好,就没有去捕鱼了。后来村里帮我介绍在青年营里做保安工作。”许用旗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霞村积极开发以“海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品牌,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的海霞培训中心、海霞青年营,还有军事主题公园,总共安排村民就业有15名。他们之前都在外面打零工,有些甚至是待业的,所以我们尽量安排他们在家门口工作,为他们提供方便的工作环境。”海霞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相文说。
下一步,海霞村还将整合盘活村内闲置资产资源,着力建设海霞电影馆、桐桥片区民宿集群、露营基地等项目,打造富有“海霞”特色的区域旅游经济业态,不断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着力走出一条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特色之路。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村去年相比较于前年有增加二十来万的村集体收入,接下来,我们整村会打造一个沉浸式旅游的休闲村,包括吃住行休闲为一体的古渔村。”杨相文表示。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