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网讯(记者 余佩遥 王丛文)在洞头区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护士,从走上医护岗位的那一天起,她就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对职业的坚守,二十二年如一日,带领团队参与救治护理危重症患者,一次次点燃生命之光。她叫苏丽丽,是洞头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兼ICU护士长。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她的工作日常。
记者见到苏丽丽时,她正与其他护士为危重症病人做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药物准备、更换右股静脉敷贴......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协作完成。
ICU是全院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难度大。特别是在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医护人员也无法避免被感染。面对人手紧缺,工作量骤增的巨大压力,作为科室主心骨的苏丽丽始终坚守在一线,至今未曾请假调休。
“我最累的时候就是发不出声音,用笔跟她们去传递要说的东西。大家都说你到底有没有阳,我不知道,因为我都没去测,也不敢去测,也不想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哪怕再累再苦,我就是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只有自己以身作则了,大家才会团结在一起努力干。”苏丽丽告诉记者,困难时刻大家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采取交替上班、轮流休息的方式保证病区内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白+黑”日夜坚守,俨然是ICU医护人员的常态。无论从耐力、技术、能力,还是从奉献精神来说,对她们而言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疫情初期,院区收治了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她是首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之一。
“那个病人一开始情绪非常不稳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那时候我是24小时拿着凳子坐在他前面,跟他聊天,陪他吃饭。他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对他这么好。我让他放心,不要放弃,我们一起度过这段时间。”苏丽丽表示。
苏丽丽说,在ICU里,护理人员是守护在患者身边唯一的人。为此,她在工作中总有种“亲人”般的责任在肩,总想着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他们带去温暖。
而ICU的护理日常,并不都是穿梭忙碌地“打硬仗”。
一日三餐时分,她在病床边弯着腰,一勺勺、一筷筷悉心给病人喂饭吃的场景,让人动容。
近年来,ICU患者多,护士人员紧缺,工作压力大,部分护士年纪轻、资历浅。为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她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实行“老带新”和“一对一带教”等工作模式,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人才储备发展。
“我现在都比较放心,我们团队的协作率非常高。哪怕我不在这里,我都会跟她们讲,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给我打电话,5到10分钟内我就会到达。你们放心,我就在你们身边,按照我的规范、流程来做,是不会错的。”苏丽丽说。
作为一名有着ICU丰富经验的护士长,哪里有需要,她就往哪里跑,忙得像陀螺。大家总说,护士长有一双“火眼金睛”,总能发现大家容易疏漏的细节。有了她的指挥,科室护理工作平稳而有序。
就这样,数年如一日,苏丽丽带领ICU护理团队给予每位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护,也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信赖。
“她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有依靠,再忙再累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有什么不懂问题或者是其他情况,我们都会咨询护士长,她都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区人民医院ICU护士傅佳琪说。
“工作能力很强,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很多的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上进行实施和实践。”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郑海荣说。
工作中的她是护士们心中的榜样,而生活中的她,对于家庭,却有着满满的亏欠。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把80%的精力用在这份工作上,所以给家庭的大概只10%到20%的精力。我很感谢我的爱人,有了他在后面的支持,整个工作才会这么的顺畅且无所畏惧。”苏丽丽表示。
【编后】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她是冲在一线守护生命的“战士”。虽压力与疲累相随,可她依旧无悔选择了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职业,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精心、细心、爱心、衷心和热心服务患者的精神一直延续下去,诠释好“白衣天使”的职责与担当。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