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颗颗怪藤壶 撑满“钱袋子”
2022年09月21日 16:14:09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辽阔的东海,丰产无数,可以海为生的讨海人为何仍到峭壁姿态的岛礁上险身寻找美味?今天,我们就跟着年近古稀的主人公陈大平,一同去挖掘那些吸附在礁石之上,藏匿于缝隙之中、致富一方的好东西。

陈大平采摘藤壶

  洞头网讯 辽阔的东海,丰产无数,以海为生的讨海人为何到峭壁姿态的岛礁上险身寻找美味?今天,我们就跟着年近古稀的主人公陈大平,一同去挖掘那些吸附在礁石之上,藏匿于缝隙之中、致富一方的好东西。

  家住东岙顶村的陈大平一家,以采摘藤壶来维系生计。孩童时期便跟着父母开始了讨海生活。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他从近岸走向外海,迎浪穿梭于礁石之间,为的就是这一口美味。

  藤壶,闽南语俗称读音如普通话的“且啦”,属甲壳纲类,附着生活在海滨礁岩。别看它个头小,却是盔甲齐全搏击风浪的高手。任凭海浪冲击礁岩有多大的冲击力,它却丝毫无损,反倒是随着海浪而来的浮游生物,成了它的美味佳肴。

  “可以看到礁石上有很多水和青苔,是比较滑的,而且藤壶的口是比较锋利的,如果一不小心可能会被藤壶划伤,所以真的是很考验技术。”跟随陈大平出海的记者韩栋在现场说。

  时间对于采摘藤壶来说至关重要,必须争分夺秒。每一次出海采摘前,陈大平都会仔细查询潮汐的变化。毕竟仅有在落潮后的几个小时内,这个族群才会“显露真身”。

  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可一旦海水碰上礁石便会失去了原有的宁静和温柔,咆哮着涌起,一浪高似一浪,猛扑向那些巍然屹立于海边的岩石,激起一个个雪白的浪花。正因如此,每一次潮水涨落的短暂间隙,陈大平都要充分利用。

  “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陈大哥的作业环境,其实是比较凶险的,整个岩石上、礁石上能够让他站的地方不足一平米,脚下的海浪不断拍打着礁石,其实浪要是再大一点,就可以直接打到他的腿上。”韩栋表示。

  越是波涛汹涌处,藤壶长势越旺。此时的陈大平心无旁骛、屏气凝神,正攀着礁石前行,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危险的工作性质,让这个行业有了一条铁律——绝不能一人出海采摘,东岙顶村的藤壶采摘队伍,也由此而来。

  虽结对出海,团队的采摘量极大,但他们总是会略过那些仍在发育的小藤壶。是因为太小,肉质缺乏口感?还是难以卖出好价钱?对此,陈大平有自己的答案。

  “要保护它,大的打下来,小的以后长大了再来。”陈大平告诉记者。

  肆意生长的藤壶仅是洞头近年来生态保护的小小缩影。破堤通海一年来的洞头日新月异,浮游生物逐渐增多,海洋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这片浩瀚的“蓝色国土”以生态作为立身之本,让“海之蓝”成为了建设共富海上花园道路上最鲜亮的底色。

  藤壶、扇贝等小海鲜也助推着东岙顶村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行。

  潮起潮落之间,时间如白驹过隙。系在腰间的数个网兜已经装得满满当当,陈大平提着甸甸收获,准备在涨潮前回到岸上。

  虽有坚硬的外壳,却无法为其保鲜,若想要品上肉质鲜美的藤壶,v者就必须在返航后片刻不停地进行分类、挑肉。

  不知不觉中,夜幕徐徐降临,乡间的夜晚在蝉鸣声中,显得恬静而又祥和。矮房前,成筐的藤壶终于要入水,再次“修炼”了。

  依山傍海的古朴渔村里,一家以小海鲜为主打的渔家乐生意红火,每到周末假日,便有来自各地的食客来此尝鲜。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生长在海水激流处,经过日复一日的浸润、洗礼,无需添加任何调料,就能品到专属藤壶的海洋咸鲜味道。

  虽不是宴会餐桌上的常客,但藤壶营养丰富,其味就在一厨一勺中得到升华。香喷喷的鲜美之气漫延迂回,萦绕鼻端,令人垂涎欲滴,闻其香,心旷神怡;尝其肉,回味无穷,怎一个“鲜”字了得!

  “来我们这点的多就是这个黄鱼,还有我们藤壶。每家餐厅都会有藤壶。因为这是我们洞头的特色。它营养价值也挺高的,煮汤特别鲜甜。”渔家乐负责人谢锦燕说。

  休渔期间,相比梭子蟹、海参、鲍鱼等各种海捕鱼类的高价位,各种小海鲜则因实惠的价格而在渔家乐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它们正引领着东岙顶村“渔家乐”产业升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藤壶、海螺、扇贝等小海鲜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可险象迭生的劳作环境让村子里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物是人非,斗转星移,陈大平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起,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落寞。即便小海鲜的价格一直在水涨船高,但仍然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在此深耕。

  若让陈大平看眼睁睁地着这项技能消失,他的心里确实有所不甘。但是静下来再仔细想想,自己在岛礁峭壁上当了半辈子的“搏命人”,这项工作的艰险没有人再比他更清楚了。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吃苦耐劳是一方面,但追根究底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寥寥无几的作业者,渐渐消逝的采摘技艺,让这个“海里淘金村”逐渐在传承中肩负起新使命。藤壶古巷的打造是东岙顶村让藤壶采摘技艺焕发生机的第一步。

  “把我们的藤壶文化传承下来,跟旅游相融合,让更多的游客知道藤壶古巷,助推东岙顶村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东岙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昆炬表示。

  海湾碧波荡漾,阳光在海面撒下点点“金光”,石屋冒起袅袅炊烟,出海的渔船缓缓归来,一幅美丽相宜的生态画卷油然而生。如今,对“蓝色”情有独钟的海岛人,正在持续不断地以生态保护的方式,擦亮人民幸福底色,实现生态与经济齐飞,美丽与发展共赢,洞头大地全面奏响一曲生态文明的共富赞歌。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