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融媒动态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甲子融媒 风雨如磐】第二篇章:三台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台合署创出真活力
2021年11月05日 17:51:0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从未有一劳永逸的体制,也未有一成不变的格局。洞头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三台合一、局台合署” 、局对乡镇广电站垂直管理到局台分离、网台分离再到融媒改革……广播电视事业推进步伐都伴随着改革政策红利的加持。而“三台合一、局台合署”、局对乡镇站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则率先拉开了基层广播电视事业整合发展的序幕。

  洞头网讯(记者 张敏洁 彭晟佑 苏友凡)从未有一劳永逸的体制,也未有一成不变的格局。洞头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三台合一、局台合署” 、局对乡镇广电站垂直管理到局台分离、网台分离再到融媒改革……广播电视事业推进步伐都伴随着改革政策红利的加持。而“三台合一、局台合署”、局对乡镇站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则率先拉开了基层广播电视事业整合发展的序幕。

  “三台合一局台合署”

  广播电视资源整合迈出第一步

  一方是洞头县域小,社会空间和经济资源有限,一方是“三台”并行管理体制不顺,财政投入和自我创收积累分散,造成了资金短缺和设备落后等问题,事业发展缓慢;一方是人力和频率、频道资源不足,一方是节目采访和播出资源重复浪费,宣传协调管理难,宣传质量不高。

  2002年5月,洞头县委、县政府从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将县广播电台、县电视转播台、县有线电视台三台等合并成洞头县广播电视台,同时与县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合署(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资源和利益分配的调整,有人欢喜有人忧。

  当三台合一消息传来后,叶连元的心情比往常来得高兴。

  “当时的心情来说,也比较激动。因为三台合一了以后,很多事情来说会理得顺。”叶连元说。

  叶连元原是县电视转播台的副台长,因为擅长文字和协调,机构改革后他内部转岗成为局(台)办公室里的一名文书,发挥自己所长。

  但改革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面对改革,有的同志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有的同志提出来不干。

  为深入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县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时任县广播电视局(台)办公室主任的刘东升作为主力成员之一参与其中。历经半年多的时间调研,根据三个台与各个乡镇广播站的实际情况,最终实施“统一运作,人、财、物统管,以职定岗、以岗定人”等一套改革方案。

  “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这个改革不是说几个台并一起,它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外形上把三个台合在一起成立广播电视台,内容上职工身份打破掉了,原来的三个台干部职工身份不一样,合并后进行统一的绩效管理,是当时全县第一个进行事业身份改革的单位。”刘东升说。

  而改革后,随着财力的统一调配,工作设备环境也进一步得到改善。

  余和平是原县有线电视台的副台长。谈起当时的工作条件,最令余和平难忘的是新闻制作设备的变化。

  三台合一前,他进行电视新闻制作时,编辑器都要等着用。“编辑器少不说,质量还差。每天晚上制作新闻时都需要技术人员坐在一旁,如果发生故障,就需要及时修理。”

  当时电视“洞头新闻”栏目只有晚上八点和十点两档,余和平他们为了赶时间,会在晚上八点前先做好几条新闻播出。之后的两小时他们再继续做好新的几条新闻,加到十点档播出。

  “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我经常晚上忙到十点多以后才回家,如哪天我那个时候要是晚上八点多回家,我老婆说会我(那天晚上)不正常。”余和平说。

  三台合一后,采编播设备第一次实现广播的音频工作站播出系统,电视实行硬盘播出系统。中心机房得到了升级改造,使广播与电视公用一机房。

  “原来我们有线电视台《洞头新闻》栏目一周只有三期新闻,后来局台合署以后,我们采访和编辑和设备力量整合强大了,我们就开日播,变化还是很大的。”余和平感慨道。

  合并后,很多科室人员只懂广播或者电视,不懂其他业务知识,不懂如何使用新设备。如何在短期内提升人员业务知识,从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状态,凝聚成一个向心力的,有战斗力的集体,成了当时最大的困难。

  “于是我们建立起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三审制度等采编制播责任监管制度。也送同事去上级媒体、高校培训……不断提升大家的业务水平。”

  时任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主任的陈坤沈谈起改革前后的变化,深有感触。

  局台合署后,全局(台)集中财力,每年办几件大事,集中宣传和技术力量,提高了广告收入和人的积极性,促进广播电视全面发展。

  乡镇站垂直管理

  释放新动能 迸发新活力

  到了2004年,改革进一步推进。在乡镇广播站与有线电视站合并基础上,一改原来以乡镇“块管为主,条管为辅,条块结合”管理为为县广播电视局(台)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垂直管理”为主模式,实行“统一宣传工作,统一事业建设,统一人员管理,统一经营创收”。

  “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呢,激动又担心,大家聚在一起,集中一起办大事。”彼时的陈后宽是东屏镇广播站站长,面对新的工作安排,他多少有些忐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新的工作。

  “有线广播里技术含量稍微低点,有线电视技术层次高一点,工艺复杂一点,怕自己不能适应这个新的工作。在老同事、有技术的人员指导帮助下,自己虚心学习,认真地掌握,最终慢慢适应和提高。”陈后宽回忆。

  县广播电视局(台)能够规划发展乡镇广播电视事业,而不再限于技术指导。

  “就是说广播电视局(台)对下面的每一个乡镇站的管理规范了,特别是对每个乡镇站的事业建设、网络建设。”叶连元说。

  不同于陈后宽他们这一批握着财政全额拨款“铁饭碗”的原乡镇广播站事业正式编制人员,1996年前后进入乡镇有线电视站还没正式身份的员工在改革前内心更多地是忧虑和徘徊。彼时新兴的乡镇有线电视站,事业仅靠收视费征收发展,当时刚成立不久体量较小的乡镇站有时艰难到不能及时发放工资。

  改革中如何处理好不同身份问题成了当时副局长(副台长)陈爱琴眼前的一道难题。陈爱琴于2004年4月从东屏镇调动至洞头县广播电视局(台)担任副局长(副台长),因为她乡镇工作经验丰富,接手分管乡镇站工作。

  “原来他们乡镇的有线电视站人员,都是事业自收自支,没有正式编制的。改革的时候,我们当时根据上面的整个要求,进行了部署,人员通过全县统一考试择优招录后聘任,有部分没有考上的就进行了分流。”陈爱琴说。

  尽管重新聘任的身份仍是自收自支的性质,但有正式编制作后盾,原乡镇有线电视站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不仅如此,此次乡镇广播站与乡镇有线电视站合并,所有人员打破原单位界限,实行统一调配。

  “我们调配技术好一点几个人员到大门、鹿西去支持他们工作。而个别乡镇站在新闻方面较为优秀的人员,当时把他们调整到我们电视台来工作。这样能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把他的才能发挥出来。”陈爱琴说。

  如一夜春风

  改革中高歌前行

  广播电视的事业体制改革推进,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整合,加速宣传传播的“化学反应”。

  体制改革后,局(台)陆续创办了广播电视蓝色系列栏目,电视对农《蓝色风》,电视专题社教《蓝海岸》,电视联办《蓝土地》;广播的对农和少儿栏目《蓝色港湾》《蓝精灵》;同时有了第一档的电视少儿栏目《月牙儿》。

  2002年7月,电视《洞头新闻》改版,第一次实现日播,节目长度固定为10分钟,直至后来的15分钟。

  宣传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加大,第一次实现广播、电视的直播。2002年首次与温州电视台合作,对五岛连桥通车进行直播。2003年,半岛工程开工,首次与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温州人民广播电台联袂直播,成功实现对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同时外宣上,实现广播连续四年外宣全市第一、电视保持全市第三以上的好成绩。品牌建设层层推进,关注社会新闻行动、“记者走渔村”、《岁月如歌——洞头改革开放30年》大型电视系列报道等密集展开。

  众人戮力同心,加快了洞头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乡村广播电视“一张网”建设加速推进,2004年9月至11月19日,投资16万元的800米飞江光缆和6公里光缆成功架设,实现半屏岛与本岛联网。2003年,县广播电视系统完成最后的16个盲点村的广播电视入户,“村村通”实现省委、省政府布置的三年全部消灭广播电视盲点村的任务。投资50余万元,架设光缆28公里,完成网络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光纤入村;本岛片原550MHz网络升级为750MHz网络。全县广播电视用户超一万户,开通有线电视节目达30套。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洞头广播电视事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4月,因全国实行文化体制改革,洞头县广播电视局与县广播电视台分离,由此,洞头广播电视事业踏入了新一轮的改革洪流中去。

关键词:

编辑:方莹莹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