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印象洞头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父亲的洞头民间文学情缘
2021年09月30日 14:23:0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海洋动物故事出版书籍。 杨光 摄

海洋动物故事被搬上舞台。

海洋文化产品。

听老渔民讲海洋动物故事。

扫描二维码 查看王金焕收集整理的故事目录。

  文/王和坤

  我的父亲王金焕先生,1951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今洞头区)东沙村。东沙村以渔出名,为洞头古埠名村之一,历史底蕴深厚,这里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看戏、说戏、讲故事、听故事。

  记得小时候,每周末回到东沙看望祖母,总缠着她给我讲故事。祖母1931年出生,据说祖籍来自永嘉,十二三岁时随她的父亲来到了三盘庄(今洞头)北沙乡鸽尾礁村,就此定居洞头。祖母从小喜欢戏曲,也擅长于讲故事。她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九曲十八转,是我最迷恋的,每次听着她老人家讲的《方卿姑》(方卿戏姑)等故事,我都能甜甜地快速进入梦乡。有时回家,偶遇村里唱大戏,祖母就会早早发动全家,搬上凳子摆在大场(东沙小学操场)戏台的好位置上。每每看戏,当我听得一脸懵懂、躁动起来的时候,祖母都会耐心地把戏曲故事的内容解释给我听,不仅如此,祖母还会唱述很多洞头的民谣,可惜那时候自己还非常小,至今已忘光。在祖母长期的熏陶下,我的父亲、叔叔和姑姑们乐此不疲地喜欢上了戏曲、洞头民间故事和洞头民间歌谣。

  父亲很喜欢看书,在他的大书柜里,摆着上百本医学书籍,如:《中医基础》《中医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心得集》《赤脚医生教材》《雷公炮制药性赋》《浙南本草新编》等;各类工具书如:《长寿药粥方谱》《中医大辞典》《本草纲目》《本草备要》《潘春秋医案》《辞海》《十万个为什么》等。听母亲讲,这些书都是父亲的命根子,他视为珍宝,所以每年的夏天,母亲都会让我把父亲大书柜里的书一一拿出来放在阳台上晒,也只有这一天,我才得到允许翻看父亲所留下来的这一部分书籍。

  在一次晒书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家中有着为数不少的故事书如:《白话聊斋》《故事新编》《古代名人勤学故事》《北京传说》《中国戏曲故事》《民间文学》《海洋动物故事》《东海鱼类故事》《洞头民间文学故事》《洞头民间故事》等,这对于少时没有多少玩物的我,就像挖到了一个大“宝藏”,此后,我经常偷偷翻看父亲的“大宝箱”书柜。

  至1991年,我已经把家中大部分能看懂的书给翻了个遍,一次无意中,我发现故事书里有父亲的名字,在询问母亲后得知,当年父亲曾致力于洞头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其中也有祖母讲述或唱述的作品。而这些民间文学的书籍则大多为当时的文化馆赠送的。于是,我便把家中所有的故事书都找了出来,并萌发了一个“奇想”:如果能将所有的有父亲名字的民间文学全部找出来,汇集成册,给后人留个念想就好了。

  两年后,也就是1993年,我用手抄的方法收集到有父亲名字的洞头民间故事10篇,但由于早期的手抄本字体质量太差,我于1999年至2001年前后重新整理了几遍,得到了较为端正的手抄本;2002年11月,我开始了第二轮的搜集工作,至2003年4月,我在当时的洞头县图书馆找到了8篇祖母或者父亲的作品。2003年5月,我将这些作品输入电脑进行排版,并命名为《鸡蛋脸和米筛脸的故事》;2004年9月9日,我又于《中国水生动物故事集》中发现父亲的一篇作品《镜贝》;2016年9月10日,我在洞头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邱国鹰文集》中又发现两篇父亲讲述的作品《醋爬》《海带》。从1991年至2016年,前后25年的时间里,我共收集到父亲收集并整理的洞头民间文学作品10篇、讲述或搜集的洞头民间文学作品12篇、祖母的讲述或唱述的洞头民间文学作品3篇,在这些作品中,其中有两篇:《黄鱼奇案》《十不嫁》是父亲为怀念逝去的师傅和祖母,特地写上原讲述或原唱述人的名字。至此,这二十几年的搜集和寻找工作也暂且告一段落。

  讲到洞头民间故事,不得不提一位老先生,他就是洞头民间文学收集的发起人邱国鹰先生,先生比我的父亲长七岁,如今已是洞头区“国宝”级文豪,他和收集整理洞头民间文学的各位作者都有交集,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1979年,浙江省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征文活动,当时的县文化馆在接到任务后,决定发动洞头民间的力量下渔村收集洞头民间故事,负责故事收集的是邱国鹰先生,他们给各个乡镇文化站发出了征文通知,还在闹市口张贴了征文告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洞头的人民都知道了征文的这个事情,邱国鹰先生把采风的第一站定在了东沙村,为此掀起了一阵“故事热”。当时,父亲在洞头县人民医院药房任职,当时我还未出生,我们家还租住在小三盘的一个四合院里,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当月他和小三盘的王云森一起收集了洞头民间故事《金门槛》,并发表于1979年7月的《洞头民间故事》,1979年8月1日,父亲整理了祖母伊阿彩讲述的《鸡蛋脸和米筛脸的故事》,虽然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不足,但邱国鹰先生还是将其修改整理后收入了《洞头民间故事》第一辑,之后父亲与先生频频接触,将自己的母亲伊阿彩介绍给了他,先生从祖母那里记录下了民间故事《披麻戴孝的由来》《韭菜汁》,民间歌谣《十条手巾》《讨做筐》。后来父亲经常和邱国鹰先生一起,给他讲述和唱述了他从祖母夏阿法、师傅许尚武、母亲伊阿彩及其他人口中得到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2018年1月17日,在洞头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年终会议上,邱国鹰先生提出在洞头民间文艺40年之际,想请协会的每一位会员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章,以激励后来人,这次会议让我真正认识了当年与父亲一起合作的叶永福先生。

  讲起我的父亲,叶永福先生感慨万千,他说当年与父亲是在县里召开洞头民间文艺创作座谈会上认识的,有过简单的交流和碰头,但开始的时候并无太多的深交。收集工作开始后,叶永福先生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他下乡采风,采集不到有用的民间故事素材,几次下乡都是失望而归,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年,就在他束手无策之时,有一天,我的父亲到县贝雕厂找到他,说想与他聊聊他刚刚收集到的一个民间故事的事情。

  原来,父亲在收集洞头民间故事的时候也遇到了相应的难题,父亲是一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药剂专业人士,他痴迷于中医,并常年免费为洞头民众看病,有普通药剂师所没有的本领,所以他的接触面是相对较广的,加上王氏家族有听戏、讲故事的传统,收集一个民间故事,对于他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但父亲在文字整理方面却有很大欠缺,征稿开始后,父亲相继投稿了几篇文章,邱国鹰先生认为父亲热情和积极性可嘉,也具备民间文学采录的优势,但文字功底略有不足,于是建议父亲能够与文字功底好的业余作者一起合作完成作品。经深思熟虑之后,父亲决定找一个可靠的人来合作,于是就有了前面的这一幕。

  父亲并没有一碰面就把合作的事情亮出来,而是先以交流为名,试探一下这位伙伴的文字功底,他讲了一个黄鱼因骄傲自满戏弄伙伴,最后自作自受,受到了严厉惩罚的故事。他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合作候选文友竟然能如此认真地对待,父亲讲述完毕后,两人一起对故事的细节进行了仔细地揣摩和推敲,然后再由叶永福进行复述,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故事情节。

  这时,父亲才诚恳地与叶永福说明了来意:“我在文字书写整理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接触面比较广,有很多故事可以采录到,你呢写作比我好,但与农村接触较少,缺乏素材的来源,要不今后我们俩一起合作,我专门负责搜集老人讲的民间故事,然后由你来写,你看如何?”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叶永福先生的热忱回应。就这样,两人开始了合作,稿件经邱国鹰老师认真修改后,投往了北京《民间文学》。

  不久之后,邱国鹰老师传来了好消息,这篇由父亲和叶永福一起合作撰写的《黄鱼为何“咕咕咕”叫》,在1980年第9期的北京《民间文学》这样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这个消息对于之前两个年轻人来说无疑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篇文章之后又相继在《洞头民间故事续集》《海洋动物故事》《东海鱼类故事》《洞头民间文学故事篇》上发表。从这以后父亲跑贝雕厂就更勤了,他们一起合作的作品《带鱼为何竖着游》《老渔翁智胜四大臣》《海马》《海参传奇》,也频频在地方和国家刊物上发表。

  不幸的是,两人的合作刚刚风生水起之时,父亲却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据叶永福先生回忆,在与父亲接触的这三四年的时间里,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通过向身边人曲线挖掘民间宝藏的经验;学会了该用怎样的语言与采访对象交流;学会了用怎样的通俗的方式向老艺人请教世俗学问,这也为叶永福先生之后的采访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后话。

  2019年5月,由邱国鹰先生主编的《风雨采风路——洞头民间文艺40年》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全书29篇文章,有14篇是洞头老艺术家们回忆洞头民间文学40年的纪实文章。书中概括了洞头民间文学40年的总体情况,对在采风中的讲述者、搜集者和整理者也进行了点评,其中多次提到了我的父亲王金焕。叶永福先生在《采风回忆录》中专门为父亲写了一篇他们合作的回忆录; 2020年7月由杭州立和传播录制的《国家非遗:洞头海洋动物故事专题片》中,也提到了我的父亲。

  时光转瞬即逝,由父亲主笔的洞头民间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且多数为搜集后与其他人合作来完成作品,但他与洞头民间文学的情缘却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关键词:

编辑:唐文静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