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乡土风情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说道紫菜
2021年08月26日 15:19:45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前几天,在饭店里吃到鲜嫩爽口的紫菜丸,不由地使我联想起与紫菜相关的一些事物,于是便在此说道说道。

紫菜牧场。 张海珍 摄
鸡片紫菜粥。

  杨志林

  前几天,在饭店里吃到鲜嫩爽口的紫菜丸,不由地使我联想起与紫菜相关的一些事物,于是便在此说道说道。

  我所说的紫菜,学名为坛紫菜。“紫菜”系俗称,是暖温带性海藻,属红藻类。紫菜富含碘、磷、钙、蛋白质,有预防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吃紫菜,口感好,有营养,能保健,实在是该多尝尝。洞头列岛的南群岛礁上有野生的紫菜,大多分布在透明度较大的海域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以采撷野生紫菜为主。生产方式是在退潮时,用捆扎而成的长竹篾条把把紫菜打下来,或用草木灰洒在紫菜上然后徒手拔下,洗净晒干后即为成品。采来的野生紫菜,可以鲜食,味道甜美;但大多是制成干品后,用来做煮面食的佐料或泡汤下饭。采撷的野生紫菜产量很少,多为自家食用,也有赠送亲友的,但没有成为流通商品。

  1967年,洞头开始进行人工试养紫菜,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走过了坎坷曲折,也收获了欢欣和甜蜜。现在,紫菜人工养殖已成为洞头海水养殖的拳头产品,养殖的紫菜也成了洞头的一张名片。

  1965年10月,浙江省在舟山虾峙岛举办紫菜歼灭战小组试验活动,洞头县人民委员会派县海带育苗厂技术人员陈增法和甘世会参加;后又到福建学习紫菜人工养殖技术。1967年3月,陈增法和甘世会等人从南策岛礁岩上采集野生紫菜作种,在黄海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水产研究所技术人员帮助下,在洞头岛双垄潮间带海区试养了0.1亩,初获成功。虽然试养成功的仅有0.1亩,但开了好头,给人以信心,也积累了实战经验。1968年,在洞头县海带育苗场内建起了浙江省第一座紫菜育苗室,开始进行生产性人工育苗。当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帮助下,在半屏岛松柏园海滩进行紫菜人工养殖试验,共养了4亩,取得平均亩产420斤的好成绩,又获成功。就这样,紫菜人工养殖在洞头迅速推广发展。产量也成倍增加。1969年秋,浙江省水产厅还在洞头半屏岛召开现场会议,在全省推广洞头紫菜人工养殖的成功经验。

  洞头的紫菜人工养殖是取得了成功,但是,要发展紫菜养殖业并不容易。前进的征程中还会有风霜雪雨,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因素制约;因此,必须不断克服遇到的艰难险阻,战胜它,迈过去,才会迎来彩霞满天。洞头紫菜养殖业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正是如此。

  1972年后,曾多次发生全省性紫菜病变腐烂现象。因此,由县水产局陈干良带队到福建平潭采集礁岩上的野生紫菜进行人工育苗,以更新紫菜苗种,从而克服了紫菜病变腐烂的现象。但是后来,由于水温变化等原因,1989年后又发生大面积紫菜病变腐烂现象。为此,水产科研部门积极帮助养民寻找防治办法,一方面要求养民推迟采苗,另一方面要求养民合理密度;养民也创造了离水阴凉办法来克服水温升高而造成病烂现象,使紫菜养殖又稳步地向前发展。后来,又多次进行紫菜苗种的更新繁育,从而不断地克服紫菜品种老化,养殖产量降低、抗病害能力减弱的问题,使紫菜养殖一步又一步地向上攀高。

  在紫菜养殖过程中,洞头高度重视创新发展。1974年后,紫菜人工育苗技术逐渐为养民所掌握,家庭式人工育苗在一些紫菜养殖户中发展,养民自己解决了育苗问题。与此同时,养殖紫菜的竹帘改为聚乙烯网帘,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抗风浪能力,使紫菜养殖从内港转向东北方向流急浪大的港湾,不断拓展了养殖海区,也提高了养殖紫菜的产量和质量。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调动了养民的积极性,使洞头紫菜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1979年,浙江省水产厅派员来洞头帮助制订紫菜人工养殖规划,并在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使洞头成为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洞头的紫菜养殖又取得长足进展。从1980年始,洞头的紫菜人工养殖每年都在2000亩以上。1984年,洞头养殖紫菜7158.9亩,占浙江全省紫菜养殖总面积1/3左右。1999年始,洞头又推广了紫菜插杆养殖技术,不仅使紫菜养殖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而且减轻了养民的劳动强度。因此,紫菜插杆养殖逐渐起势而取代筏架养殖。2001年,又推广了紫菜全浮式养殖技术,更是进一步拓展了紫菜的养殖海区。洞头的紫菜养殖就是这样不断地做大做强的。2003年,洞头的紫菜养殖面积首次突破万亩大关,达11632亩。2018年,洞头的紫菜养殖面积更是达到31925亩,产量2494吨,创产值15489万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到洞头的紫菜养殖,就不能不说到霓屿街道(2011年5月前为霓屿乡)。霓屿街道在洞头列岛中片的霓屿岛上。霓屿岛南北两面都有大片的潮间带滩涂,这为霓屿发展紫菜养殖所得天独厚。洞头紫菜人工养殖取得成功而推广后,霓屿的紫菜养殖很快就发展起来,且异军突起,非常迅猛。2000年,霓屿就成为温州市效益农业(紫菜养殖)示范基地;并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紫菜之乡”。1999年,洞头推广了紫菜插杆养殖技术,霓屿更是一马当先。至2001年,霓屿紫菜养殖面积4599亩,已占洞头紫菜养殖总面积半壁江山,为56.05%;其中,紫菜插杆养殖面积2027亩,更是占全县紫菜插杆养殖总面积的90.76%。此后,霓屿的紫菜养殖发展势头更加强劲,2012年霓屿紫菜养殖面积达16438亩,占洞头紫菜养殖总面积18533亩的88.7%。至今,霓屿紫菜养殖面积一直占洞头紫菜养殖总面积的90%强。霓屿已成为洞头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紫菜养殖也成为霓屿的主导产业,在乡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从事紫菜养殖。有很多霓屿养民通过紫菜养殖摆脱了贫困,且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近些年,霓屿还举办过多届“紫菜节”,通过节庆活动,展现霓屿紫菜养殖的发展历程和养民们的精神风貌;介绍了霓屿紫菜的特点和加工产品;反映了霓屿养民的收获喜悦和不断奋进的决心;同时宣传了霓屿,发挥了品牌效应。现在霓屿紫菜已闻名遐迩,畅销全国各地。

  说到紫菜,我不由地就联想到韭菜,因为它们有类似之处。收获韭菜,不是一次性连根拔起,而是一茬一茬地割。割一茬后,韭菜过几天又会长起来,又可以再收获。紫菜也是如此,在同一个养殖季里,紫菜也是一茬一茬地采剪下来。采剪一茬后,紫菜过几天也会再长起来,又可以再采剪收获。采剪第一茬紫菜,我们洞头人称之为“花水”紫菜;采剪第二茬紫菜,称之为“头水”紫菜。然后采剪下来的称之为“二水”“三水”“四水”“末水”紫菜。一个紫菜养殖季,一般采剪六茬。“花水”紫菜在霜降前后开始采剪;“末水”紫菜采剪到春节过后。

  从紫菜身上,我看到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我们海岛人也是这样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在海岛上生存发展起来,也会凭这种朝气和活力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编辑:唐文静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