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人文纪实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从渔业发展的历程中看党的关怀
2021年04月01日 15:13:0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东沙渔港

作业中的浙洞渔10101号船。

  文/杨志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党对渔业发展的关怀。我认为,这就是共产党带给我们海岛渔家的福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海洋渔业一直是海岛洞头的传统基础产业,在洞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渔业的兴衰,关系到渔民的乐苦和渔村的稳乱。所以,促进渔业的发展兴盛,就是共产党给我们海岛渔家带来的最大的福祉。

  下面,我就说说党和政府关心渔业发展的那些事。

  1952年1月15日,洞头列岛终于迎来彻底解放。共产党使渔家人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但是,洞头列岛刚解放时,由于过去长期以来遭受过兵匪祸患,可谓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非常贫穷落后。为了使新中国成立后的洞头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党和政府努力促进渔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根据当时海岛实际,党和政府一方面向渔民发放贷款,帮助渔民做好修船補网等备汛工作;另一方面是协调驻岛解放军部队,组织武装护渔。这是因为当时洞头列岛虽然解放了,但浙东南沿海岛屿,如南北麂岛、一江山、披山岛等还有国民党残部占据,他们不时出动散兵游勇到海面抢劫杀掳。因此,当时的洋面海氛不靖,渔民的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要组织武装护渔,就是挑选有海上经验的指战员,换上渔民服装,携带武器,下到渔船上,和渔民一起出海捕鱼作业,而让捕鱼作业的渔船相对靠近一些。一旦发现有残匪的散兵游勇来劫掠,渔船就靠拢起来,几艘、甚至几十艘围起来,然后由化装的解放军指战员把那些残敌制服。那些国民党残部,虽然还占据着几座岛屿,但已是惶惶不可终日,再这样遭受几次打击,便不敢再疯狂地派散兵游勇到海面肆虐了。就这样,保护了渔民们的生产安全。这样的武装护渔一直坚持到1955年2月,浙东南沿海岛屿全部新中国成立后才结束。

  党和政府关心渔民的生产安全,除了武装护渔外,还根据当时条件,自1953年始,在北沙二垄顶设立暴风警报站,竖起信号旗杆,采用白天升挂风球、晚上升挂红灯的方式,向在海上作业的渔民示警。因为,千百年来风浪无情,不知吞噬了多少渔民的生命。而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渔民不能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所以采取这种办法。后来,又在东岙顶南炮台山上、在大门岛上、在虎头屿上建立了暴风警报站。后来建立的暴风警报站除了悬挂风球和红灯外,有的还另备警报装置,遇风暴时发出声号,可传及10海里。就这样告知在海上捕捞作业的渔民有风暴了要赶快归港。至1957年始,陆续为渔船配置了收音机用于接收气象信息,暴风警报站的作用消失才陆续撤销。党和政府就是这样把渔民的安全生产放在心上。这一些老渔民都还记忆犹新而永志不忘。

  为了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1954年10月,县委还专门设立了渔业生产指挥部。次年,又为渔业生产指挥部配置了一艘指导船,以便随渔船出海,了解情况,指导生产。渔业生产指挥部负责渔业生产指导、组织渔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水产品收购、组织生产贷款发放、传递鱼发信息、抓好安全生产、进行渔民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处理渔事问题、抓渔场治安和对敌斗争等。县委书记王权、工委书记胡维桢都曾担任过总指挥,都曾随船出海,或随船队北上生产。他们深入一线,深入渔民,了解情况,指挥调度有方,深受渔民敬重。渔船北上生产时,县委和政府还曾组织军民文宣队北上,为在那里生产的渔民进行慰问演出,予以精神鼓舞。专设渔业生产指挥部的体制持续了30年,至1984年机构精减时才撤销。

  为了促进渔业发展,壮大渔业经济实力,党和政府积极引导渔民走渔业机械化道路。自1956年上半年始,洞头海岛就建置了2对机帆船用于海洋捕捞作业。这在洞头海洋渔业发展史上是个里程碑。机帆船的发展,逐步告别了船舶只能靠人力划桨摇橹,或以风帆为动力的落后时代,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能及时转移渔场追捕鱼群,还有利于捕捞作业不断走向外海,且增强了安全生产性能。为了促进机帆船的发展,政府给予渔民贷款支持,驻岛部队指战员和机关干部也都纷纷捐款支持。但是,由于基础差,经济实力不足,加之1958年7月洞头县建制撤销等多种原因影响,洞头的海洋渔业机帆化进展步伐缓慢。1965年3月,洞头恢复县建制后,县委又把普及机帆化提上议事日程。当年7月,县委副书记、县长叶茂善就亲自带队到半屏公社开展机帆化试点工作,给全县普及机帆化作出样板。就这样,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至1975年,洞头的海洋捕捞作业实现了机帆化。后来,洞头又发展了钢质渔轮生产,且这些渔轮基本都配备了鱼群探测仪、测向定位仪和雷达,保温渔舱等;至于绞网机、通讯设备等更不用说早已配齐了。洞头的海洋捕捞业就这样实力不断壮大,基本上达到现代化水平。

  党和政府在促进海洋捕捞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断地推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58年前,洞头的海水养殖业的养殖品种少、养殖面积小、养殖产量低。那时的洞头仅养殖贝类的缢蛏和泥蚶2个品种,至1955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仅141亩,产量20.5吨,效益很不理想。针对这种状况,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海水养殖发展,一是积极做好海水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工作;二是组织技术交流,鼓励大胆试养,取得成功后就大力推广;三是发放贷款,对海水养殖业予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自1958年始,洞头的海水养殖业有了新的变化。是年,党委政府选送40名青年赴辽宁大连学习海带人工养殖技术。学员们学习结束返回时引进了海带苗种在东沙港试养了300亩海带取得成功,然后在全县推广。这是洞头海水养殖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洞头已不只是单一地养殖贝类,而是有养殖藻类了。为推动海带养殖业的发展,1959年初,还成立了洞头国营海带养殖场。后来,发展紫菜人工养殖,有点类似海带人工养殖。1965年10月,县人民委员会派2名海水养殖技术员赴舟山虾峙岛参加浙江省紫菜歼灭战小组的试验活动,后又到福建学习紫菜人工养殖技术,回来后进行采集野生坛紫菜作种试养,取得成功后,便在全县推广。就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才有今日洞头的“拳头”养殖品种——紫菜人工养殖,才促成霓屿为浙江省紫菜之乡。2018年,洞头的紫菜养殖面积达31925亩,产紫菜干品2494吨,创产值15489万元,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冬开展发展的羊栖菜人工养殖,更是洞头的创造,洞头也因此成为我国羊栖菜人工养殖的发祥地,成了中国羊栖菜之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洞头的海水养殖的品种不断增多,养殖的面积不断扩大,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洞头的海水养殖已有贝、藻、鱼、甲壳(虾和蟹)4大类,共有50多个品种(包括过去养殖成功和现在仍在养殖的)。海水养殖已形成浅海、潮间带滩涂、礁岩、虾塘、高位池等多层次、混套养相结合的立体型格局,海水养殖技术更是日臻成熟。鹿西岛又成了中国黄鱼岛,他们那里养殖的大黄鱼游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备受青睐,闻名遐迩。2018年洞头海水养殖的总面积达49967亩,总产量24882.66吨,总产值46891.11万元,取得可喜的成绩,达到一定的高度。

  洞头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与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并驾齐驱,共同铸就了洞头海洋渔业的繁荣昌盛,也让众多的渔家人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宽广大道。这一切发展壮大,都是离不开党的关心引领的。

  上面说了党和政府关心渔业发展,这只是党关心渔家的一部分。如果要说到党对渔家的关怀,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渔家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报答党的深恩。

关键词:

编辑:陈莉莉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