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印象洞头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中仑
2020年12月21日 16:57:38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中仑鱼粉辅料一条街

村史馆

       文/吴蓉辉

  中仑,位于洞头区东南面,东接惠民村,南邻东岙村,北靠后坑、岭背。隶属东屏街道中仑行政村。

  从岭背经城南路,过中仑巷便可到村庄。

  漫步中仑老街,宽敞洁净的马路、鳞次栉比的房屋,精心打造的村史馆、城市书房……很让人感受到海岛小城镇建设的红利。中仑鱼粉辅料街还是那条街,但没了早年浓郁的鱼腥味。老供销社房子还在,里面依然生意红红火火。当看到曾经熟悉的水沟从一户人家的房屋底下复现,那一刻,不是一般的激动,儿时一幅幅画面奔涌而来。

  现在建设一新、现代气息满满的东屏小学,在我读小学时,其名字叫“洞头乡中心小学”。它和洞头乡中学用一座石板桥相连。一条水沟穿过两所学校,承载起我童年的美好。下课了,折只纸船,许个愿望,把它放到水面,让它顺流而下,比比谁的纸船漂得最久最远最牢固。于是一旦看到它将撞上水沟里的石头,便紧赶慢赶地追上去将它扶正,助它一臂之力;有时脱掉鞋子,偷偷到水沟里玩水,顺便抓点什么上来;有时呆呆地站在水沟边看水流怎样围着石头打转转,猜它会跑到哪里去……就这么任时光流逝。

  记忆中学校围墙转角处有一棵柳树。那时总想不明白:书上说的长在岸边的柳树怎么会长在没有河岸的围墙下,而且长得那么高大,以致常常看它摇曳的枝条浮想联翩。

  记得那时校门正对公路,叶公祠堂正对校门。学校每次开大会或雨天上体育课、各种典礼,都在这座祠堂(也叫礼堂)举行。印象中祠堂的门口,高于地面操场约一米,就像一个小舞台。平时,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礼堂前的平底上做操集会,学校领导在上面教导大家。

  这栋祠堂,全部用青石砌成,两层楼,正面每个门洞里有两扇很厚重的木质门板,左右各开两窗,房子深度十七八米。大堂宽敞,后面有个小舞台,抬头可见屋顶。二楼四周,都有小阁楼走廊。从外观看,整幢楼呈正方形。与附近的其他教学楼明显不同。不记得在哪儿看过,说叶氏家谱里记载始祖叶公原姓沈,是春秋时楚国贵族。后来被封叶邑,故称“叶公”。

  叶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944年重新修缮。每逢重大节庆,叶族人氏便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平时,作为私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教育部门在这里兴建中心学校。叶氏祠堂,乐于被学校借用,当成校区的一分子。那时,祠堂一楼作学校礼堂兼教室,二楼作教师办公室和寝室。有一年,我们班被安排在靠近楼梯的一楼教室。那时楼梯边侧没有扶手。一下课,同学们就开始玩“跳楼”游戏。就是一级一级走上楼梯,然后选定楼梯级数从边侧直接往下跳,比谁跳的级数最多。似乎我也成功跳过最高级楼梯。现在想想那时真不知天高地厚,但似乎从没因玩“跳楼”而被老师批评。有时我们会跑到楼上的老师寝室玩,那真是件很幸福的事。可以很舒展地坐在老师的床沿听老师讲故事,可以靠近窗口俯瞰整个校园,甚至可以玩踩地板听嘎吱嘎吱的声音。那时真好!

  还记得那时在大礼堂里上台领过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过,拍过三好学生合影……礼堂,装满儿时的幸福。可惜,1994年因东屏小学操场扩建,叶公祠堂被拆了。

  记得那时,教室边围墙外就是中仑老街。老街很小,小得就像一条小巷子;老街也不长,两侧大都是低矮的石屋,但房子很有特色。最爱巷子那头阿婆卖的碗糕。小小的一个酒杯,里面装满色泽洁白、形状美观、入口绵软的碗糕,那是我们下课后心心念念的美食。最爱去巷子这头叶老师家玩,在低矮的石屋里听他给我们吹排箫,看他推介的书……一切都那么美好。

  如今,老街上的老屋大多已拆除,路宽了,采光亮了,新房多了,老街原来的韵味只能自己细细回味。不过,现在在中仑老街上修建了村史馆,在这里可以找到不少早年的记忆。

  展板上说,洞头岛最早的渔港是后垅港。元代时,就有渔民开始直接对外经商活动,当时的后垅成为浙南沿海重要的商埠。明清时期,渔船在这个港口售货,运输船在这个港口起航,来来往往、穿梭不息。从后垅港翻过一个小山头,就是中仑村,更是旧时洞头的经济中心。清嘉庆年间,洞头渔港开始繁荣,风帆、染栲布是船上的必需品,一些商家就办起了染栲坊。由于生意兴隆,网具店、打铁店、南货店、典当行相继出现,形成了一条街。特别是“典当铺”,为当地和外来渔民提供了经济交往服务。后来这里发生了场大火灾,典当铺烧毁了,只留下地基,也就是遗址,于是“当铺基”成了中仑早年的名字。其实,后来我们洞头各个地名大多以中仑为参照物取名,也不难印证中仑早年的繁华。

  展厅里展出了中仑的鱼灯,它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鱼灯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寄托了村民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小时候,孩子们不会做鱼灯,大人便教我们用卷心菜根部做火炬,跟着大人踩街游走玩。

  村史馆隔壁有座真武殿,它很壮观。记得小时候,这里的戏台上除了演戏外,还播放电影。那时难得放映露天电影,尽管我不是这村人,但每每都会赶来凑热闹。特别感谢那时住在附近的同学,常常热情地从家里多带条小板凳,提前摆在戏台下,为我占位置。不记得,当时为什么我们几个女生会被邀请到这舞台上表演。现在想来真有意思,一点舞蹈基本功都没有的我也敢上台表演。

  放学后,常常故意沿水沟上游方向绕道回家。不过,现已不见水沟(被盖板遮了),而是在原水沟附近的田地里盖起了高楼,也有了繁荣的东屏中心街。

  在东屏中心街拐角处便是实验中学。不过早年这里是洞一中。最爱学校里的红砖楼。每每上体育课长跑练习,跑不动的女生便耍赖从红砖楼下的通道过,老师见了也不批评,只是笑笑。也爱校园里的芙蓉花和小卖部里的草鞋饼。那时老洞一中附近很荒凉,特别是围墙外的高高的水塔四周更是人烟罕至,经常能听到发生在水塔里的鬼故事。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有时也壮着胆子一群人去看水塔,一起怕怕一起傻笑。现水塔依然屹立着,不过四周有不少新房子陪伴着它。

  在中仑,走走看看想想问问听听拍拍,追寻历史的痕迹,寻找文化的韵味,把一切化为自己心底那一份份独特而绵长的记忆。愿中仑明天更美好。

关键词:

编辑:翁蓓蕾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