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洞头纪事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意”国支教 书写“海岛女儿”报国情
2020年11月27日 10:43:16来源:
核心提示:
陈春媚老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支教
陈春媚老师与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编者按:“弘扬海霞精神 建设海上花园”新时代海霞故事征文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指导中心、区海霞学院、区文广旅体局、区社科联共同主办。活动自9月份开展以来,共征集到68篇作品。内容涉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生的感人事迹、在工作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奋斗经历、在生活中励志成长的榜样事迹等,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海霞精神。本报今起推出“新时代海霞故事”专栏,为您展现一个个鲜活的新海霞。

文/陈春媚

   2019年9月12日怀揣着“报效祖国梦 书写华教情”的憧憬,搭乘汉莎航空的“一叶扁舟”,我来到了徐志摩笔下“翡冷翠”的浪漫艺术之都佛罗伦萨,开启了国侨办外派教师漂洋过海的华文支教历程,和远隔千山万水的华人孩子谱写了一曲“世界眼 中国心”的支教故事。

   这故事里有一个“海岛女儿”在异国守望坚贞;

   这故事里有一个“海霞故里”后人在他乡书写报国梦。

   “投诉红牌”思调整

   刚到学校是炎炎夏季,骄阳似火,地中海气候不会因为远方来客而收敛暴脾气。这些穿着洋装说着洋话的学生上课纪律和窗外天气一样让人着急上火。课上不了多少,常被他们的“中意”任性切换讲话干扰了教学任务。种种的不适应,更带着国内对教学的严格要求,使我在课堂上常以严肃面孔和语气来面对学生,这期间的相处不免磕磕绊绊,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被家长投诉,投诉的内容说我殴打孩子。坐在教室的讲台前,我静静梳理着所谓“殴打”的场景,那个洋名叫“Simona”的女孩,因为背不出课文没有让她坐下,这在国内司空见惯,男生“Sergio”用意大利语替她打抱不平,虽然听不懂他讲了什么,看那神情我能猜测出那一定不是特别动听的话。我走到他的身边让他用中文翻译一遍,一脸傲慢的他始终不配合,我轻轻捏了他的脸,想不到他故意惨叫,装模作样表演出痛苦而逼真的表情,好像我使出了多大的暴力。第二天,我便收到了校长代为转达的投诉状。第一桩投诉还没让我恍过神来,我又收到了第二张“红牌”,也源于孩子口头表述没有达到我的预想效果让孩子站着思考。放学路上,这位男生一路流泪让他的妈妈心痛不已,追问之下,说是老师太过于严厉。国内的“严师出高徒”在这里不仅吃了闭门羹,还惹来了一身麻烦。甚至家长直接质问我:“老师,我们孩子不参加国内的中考、高考,你没必要对我们这么严格。”

   眼看着自己的一片滚烫热心得不到家长和孩子的理解,内心无比难受。然而,“海岛女儿”坚韧的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一步步敲开学生和华人家长的心扉,“真心换真情”,随着对学生的深入了解,随着我们华人家长了解了我的用心,还有两次投诉后反思分析地调整,“日久生情”的情感距离逐日拉近,磨合渐渐融洽,课堂纪律逐步规范,加速了课堂教学的推进。

   大大方方育“子”样

   我执教的两个班有37个孩子,从他们的华文基础来看,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特点:优秀的孩子基础扎实,字迹端正优美,上课专注,知识面广,问题的思考深邃而独到,一点也不逊色国内的学生;学习薄弱的孩子书写潦草,对以往的旧知记之不清,上课发言也仅仅是只言片语,有时候还舌头打卷,找不到中文表达的词语,考试更是暴露了书面表达薄弱的软肋,文章里常标注着各种错误的词语拼音,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这样的现状,更多的感受是忧心忡忡,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工程”,针对观察到的问题,我从一节课的时间入手,将课堂安排分解成三部分:课前20分钟进行三分钟故事讲述,课堂背诵,字词听写,诗词文章默写或者是上一节课练习的讲解;课中50分钟用来新授课的学习,和国内的孩子相比,如果学习内容太多太满,对于学生是一种负担,并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而且容易遗忘,这样反而降低学习效果,乃至浇灭孩子们学习华文的兴趣。“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适当删减学习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从而学有所得,特别是要加倍呵护孩子们热爱华文的情愫,爱上华文可以增强孩子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堂最后20分钟则用来当堂巩固,教师当堂批改,让学生不放松课堂的学习,追求课堂效率从而达成学生学习的效度。学生的一步努力,老师相助地给力,使自身和外力共同作用下锤炼出实力,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两个班90分人数位列5个班之首。

   华校里的孩子深受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纪律松垮,着装独特,可胆量不大,让孩子上台展示常常一副缩手缩脚的状态。一次教研会议上,中文学校校长讲起了一个让他动容的故事:在一场姐姐的喜宴上,主持人请在中文学校读书的弟弟上台说几句话,结果弟弟颤颤抖抖上台慌慌张张下台,透过话筒的扩音也听不清说话的声音。办学多年老校长的一番话让我深深触动:教育要塑造出有模有样的人。更何况这是在国外,华人孩子的形象也影响着意大利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这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面镜子。为了塑造“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做中国人”的孩子模样,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挤出时间让孩子做主给学生展示:上台背诵诗歌和文言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检查了学习的效果。不同组别之间还进行了课文朗读比赛,自编自导课本剧比赛,左手激发学生兴趣,右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创造权交给学生,宏观放权,微观调控。在充满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近与中文的距离,培养亲近文化的感情。

   在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表彰会上,对华文学习优秀和进步的同学给予表彰,隆重的颁奖仪式让学生领悟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在仪式上,优秀的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获奖感言,颁奖不仅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激励自我,获取他人经验助推自我发展的方法。搭设的舞台上,学生的腰杆直了,声音响亮了,表达流畅了。我要的大大方方的中国人有模有样了!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里对自己国家的语言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和国家血脉相依,记住了语言,祖国也就留在了心中。

   “说”成一片觅良方

   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打”成一片,每个月的一次星期六早上则和老师们“说”成一片,那是学校华文教学教研活动时段,怎么让华人孩子学华文,国内的方法在这里往往用不上,就像一位华人家长对我说:我们又不参加国内的中高考。她的言外之意在告诉我,认识中国字会说中国话就是她们的要求,不能多不用深。因而教研活动的开展:如华文教育讲座、学段学习汇报、主题式开课评课活动都让我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每次会议召开前根据学校布置的任务和主题,我事先有针对性的预设发言内容,以便自己能深入地思考研讨内容,从而深化自己的教学见解做出教学调整,真正能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效地融合,提升学生华文水平,并寻找到他们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到华文的魅力。在研讨会上知无不言,坦诚、直接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吸收同伴们的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教研活动成为我思维交换碰撞和扩容的重要途径,寻找华文教学良方的“问诊单”。

   移植情愫铸品格

   来到意大利,面对我们华人的孩子,心中总会涌动着澎湃的民族感情,总想着将那种融入我们血液里的爱国情移植给他们,让他们牢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也是我们远赴意大利支教的初心。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将教材内容和中国历史、国内的发展变化,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国家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做为华人的自豪感。特别是在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之际,我的两个班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班会活动,“书画祖国”,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畅谈“中国梦”,配乐朗诵了《我和我的祖国》:

   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I love you China

这就是我心最真的诉说

无论我在世界哪个角落

I love you China

只有你才是生命灿烂的星座

   学生深情地抒发着对祖国的难离难舍,也许这种感情已经深深镌刻在华人的生命里而且传承给了他们的孩子,当感情酝酿到高潮时,震撼人心的大阅兵正式出场,他们专注着观看着、轻声地交谈着,神情里写满了对祖国的赞美和敬佩。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端午节这天,借助云端开展了“万水千山粽是情”的主题班会,从节日的由来到节日的习俗再到习俗的意义,节日与国家意志的关系娓娓道来,深植学生的民族情愫。云端的那头,孩子拍照传来了“他们家的端午节”,看着家乡的粽子,看着装在络子里的鸡蛋,乡愁也是海外华人挥之不去的中国印记。

   为声援中意两国的抗疫壮举,5月,中文学校举办了抗疫书画作品比赛。为了让全员都来参与这项活动,我先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加比赛,给每个孩子机会,用学生的画和笔去描绘、讴歌、挖掘身边的感人故事。当学生上交作品后,我对作品进行了评点让学生重新修改,有的再画,有的再写,二稿三稿才有了质的飞跃,由于是在线上指导,特别费神,对不满意的地方拍照、点评、标注,一图一字都不放过,当比赛结果最终呈现时印证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箴言,两个项目的第一名都被我班夺得,有10个孩子获奖。透过比赛想告诉孩子们:有过程的付出才有人生的蜕变;做事认真是我们中国人信奉的传统,不能丢。

   海外的学生生在意大利长在意大利,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少之又少,我将《史记》《上下五千年》《左传》与教材结合请进了课堂教学中,让孩子认识祖国了解历史有了更多的依托。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铸就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在第20届华人少年征文比赛前,我根据征文的主题向学生讲述了许多中国故事如“世界华人”“中国往事”“中国人的家国梦”……学生们心领神会有所共鸣,有所借鉴,融入到文章里,便多了一份深厚的家国情思,多了一份游子的乡愁离绪、游子的品格。4月,交流展示结果公示我班有3位孩子获得一等奖,也许是因为带着孩子们讲出了“中国故事”。

   主播上线寻互动

   随着疫情的汹涌而来,学校从2月26日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我也当起了主播,这段时间的教学对于学生和我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由于无法及时线下监控,发现学生上交作业和上课开始敷衍,不交作业和上课不到位,让我在网络的空间上鞭长莫及,只能望“网”兴叹。但做好主播才能使“云课堂”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云端上的孩子才不会感到单调和疲劳,我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检测的方式,施加一点压力,让学生一上完课马上拍照上传检测,再一一点评,评价的及时增强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在上课形式上,想办法做到充实有料,形象直观的影音手段介入可以让学生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每天三小时的授课时间就在真诚的师生互动中,结束又开启,期待又盼望。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律的孩子始终对自己高要求,作业清晰端正正确率高,可能更享受这种安静的宅家学习模式。线上教学是两极化的分水岭,是自律孩子的冠军台,是不自律孩子的跌跤场,无论在世界的哪一角都能听见自律和不自律在较量。

   疫情来袭证坚贞

   3月,国内的抗疫斗争进入尾声,意大利的疫情却“一路高歌”,病例数、死亡数均位世界第一,回国避疫成了外派老师的第一声音,家人朋友也声声呼唤,可作为党员的我这样想:

   在申报支教时,温州市委统战部的刘时敏处长对我说,国外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我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出发之前,在全校的党员会议上,自己也这样铿锵发言:也许这一趟国门之行会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我是共产党员什么都可以克服。身在异国他乡更见我们对祖国名誉的维护,对党员信念坚贞的考验。困难时刻,危机时刻该是作为党员的我挺身而出的时候。不能走,信心更不能动摇。在抗疫前线“白衣战士”“耄耋老者”逆行而上护我们周全。更何况回国,孩子们怎么办?回国,学校怎么办?回国,路上要是感染了怎么办?那时正是国内孩子们复学和企业复工的关键时期,多回去一个,国家将多担一分危险。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写下了《疫情下一名共产党员在意大利支教日志》坚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们是祖国派来的,没有国家的命令怎么能擅自做主,自由行动。使命未达,怎可归家?”

   海外疫情的严峻,让统战部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然而看着我们对使命的坚守倍感欣慰,为了鼓舞和激励我们,4月《浙江日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我,并且将坚守的故事通过“世界温州人家园”、“浙江新闻”、“头条”客户端、“百晓在线”进行了宣传和报道,让我不无感动:我们只是做着外派教师应有的职责,而这更坚定了我对使命的守护与担当。

   “加油”声中鉴真情

   每个星期二上午的意大利语学习是令人不安又有点期待的事,不安是因为字母发音不准,学起来五音不全让老师经常费劲纠正;期待的是,这是一门外语,对学习新知总是充满好奇。尽管老师上课会用英语来解释说明,但我20几年前的那一点英语底子根本抵挡不住时间的考验,听着老师的解释也常是一脸蒙圈。但内心深处不妥协的劲头和浙师大、上师大年轻大学生们的帮助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学习的内容有限,不过,生硬的几句意大利问候语在与外国邻居交流中派上了用场,收获了左邻右舍的微笑和点赞,友谊靠着友好的问候潜滋暗长了。华文支教者也是国际友谊的传递者。当全世界都在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大力鼓劲时,意大利意中文化教育交流研究中心、国际COSP协会等单位牵头举行了声援抗击疫情,中国加油!中意友好中餐宴会。到会的有意大利教育部托斯卡纳大区办公室主任、国际COSP协会主席等社会各界人士150多人,与会人员纷纷在签名本上写下对中国的祝福,现场不时地传出“Forza Cina”(中国加油)“La Cina vince”(中国必胜)的加油声,令现场的国人泪目,友谊之树已经在中意两国普通民众的心中生根发芽,“中意一家亲,携手共克难”,而我有幸成为了亲历的见证者。

   痴情游子传情义

   2月中旬,中文学校潘世立校长发起了“人人都是行动者”的抗疫捐款倡议,号召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寄到国内支援抗疫。国外的华人团体见祖国有难更是纷纷解囊,在全世界范围扫货将防疫物资包机运回国去,高昂的爱国之情深深触动了我,作为暂时的游子,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向国内捐款100欧元,并且发动自己的两个班捐款,共筹集款项810欧元,“爱心之举”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与祖国血脉相系,同担风雨的种子;2月,作为党员的我又响应国家号召,捐款2000元;4月,“慈善一日捐”又捐款1000元;5月,四川南部县贫困学子助力捐助活动,再捐1000元;6月,“半屏红领基金”、“城中社区微心愿”再捐款。人在国外,心牵祖国安危,以自己绵薄之力,传递游子的爱国报国的深情厚谊。

   我一个海岛女儿始终牢记着故乡“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将这8个字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国外衍化成爱国爱乡,危机来了维护祖国名誉,危难来了衍化成号召外派教师团结一致的坚守意志,使命来了风雨中依然岿然不动,意大利支教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尽管飞来了疫情,但使命所在依然坚守平凡的岗位,在“云世界”里向海外学生传播着中华文化,也书写着自己的支教历程。海岛女儿以不屈、勇敢、担当写下了新时代海岛“铿锵玫瑰”的励志故事。一次华教行,为我一生书写下新的报国情。

(本文作者陈春媚,洞头区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温州市语文骨干教师。2019年9月,受国侨办委派,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支教,并圆满完成支教任务,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亲历者、见证者。2020年8月获洞头区"最美教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

编辑:黄勉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