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文学沙龙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成为漏网之鱼或者空空荡荡
2020年11月19日 14:56:3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文/吴逢旭

  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卡罗姆·罗伯茨,著有《假如海洋空荡荡—一部自我毁灭的人类文明史》一书,于2016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海洋生物历经千万年的孕育、繁盛,却在近百年间遭遇人类疯狂捕杀的惨状。罗伯茨在书中呼吁全世界的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为保护海洋生物携手同行。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更是将海洋环境保护上升为全人类共同的职责。

  那么,我们还是来听一听“狗狗”“牛牛”“花花”“欧欧”这些“漏网之鱼”的无声控诉吧——

  第一章狗母鱼的1506年

  更多的族群在日复一日的迁徙与流亡中,成为海上的游魂和孤魂。

  这空荡荡的海洋谁是主角?

  走过水底的群山涉过万川,谁是漏网之鱼?

  看,那是有着奇怪独角的“剑吻鲨”;是可以吞下比自己身体还大的“囊咽鱼”;是可以站着呼吸的“狗母鱼”。500年前,这些鱼就在地球上绝迹了。

  那么,我就是那条死里逃生的“狗母鱼”——你可以叫我“狗狗”——越过空荡荡的宫殿、竞技场和沉船的碎片,“狗狗”要向你述说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被“夷灭”的故事。

  那就从1506年5月20日说起吧。

  这一天,航海家哥伦布在美洲萨尔瓦多登陆。之后,地球上无数的水道、岛屿、航线、码头、城镇、行政区,被冠之以欧洲白人的名字,“狗狗”家人一开始兴奋无比地跟着船队进出港口,试图取下他们戴在头上的那顶“花帽子”。

  他们的花帽子,一阵风起,飘到水面。“狗狗”的家人也暴露了自己诡异的身体——“狗狗”习惯在水面呼吸、嬉戏,因此很容易被“发现者”当成靶子,一刀刀砍杀,或一枪枪击毙。“狗狗”家人的尸骨,跌进万丈深渊。

  “狗狗”对灭绝后的水世界仍怀着无限的眷恋。

  苍天之上,“狗狗”的灵魂与大洋上不断丧失的生命做最无奈的告别——

  后来,他们的“渔业科学家”发明了“拖网”。渔夫把又长又密的渔网一节节潜入水里,拉上来的当然有鱼骨头。而渔商仍然不满足于“鱼虾满仓”的节奏,到了1960年,随着木船的机械化,走过百年历史的“拖网”迎来了革命性的跃进。到2010年,欧洲人改造的利用光电技术、遥感卫星、海床扫描的新一代“拖网”,能深入到水下2000米的幽暗之中。

  “拖网”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缺少阳光而成长起来的鱼儿,可能要经历150年到200年才能长成1—2厘米大小,千年“成精”,被“拖网”一网打尽。

  只看到珊瑚礁、草世界和安乐窝被连根拔起。而更多的族群在日复一日的迁徙与流亡中,成为海上的游魂和孤魂。

  万千生灵面面相觑。

  地狱打开方便之门。

  他们的海底空荡荡。

  这是在欧洲。鹿特丹(荷兰)、汉堡(德国)、安特卫普(比利时)、费利克斯托(英国)、南安普顿(英国)、不莱梅(德国)、波尔多(法国)、热那亚(意大利),每一座海港城市都是累累鱼骨堆积出来的繁荣。他们的城,依然灯火通明。

  他们的海!只看到20世纪以来,地处欧亚核心的内海如地中海、黑海、红海、波罗的海纷纷成为无鱼可捕的“死海”。渔业科技的无节制发展,让无数的海洋生物,在“尚未露出真面目”时,已经从这个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

  他们的海底为此空荡荡。

  仅有的一片水草里,一群庞然大物正在不安地走来。

  第二章海牛的1740年

  成百上千的船队来到阿拉斯加海域,为的是得到一块口感不同的牛排。

  我是海牛,吃草的牛,你叫我“牛牛”吧。

  走过水底的群山涉过万川,我也是漏网之鱼呵。

  当强盗与我们初次相遇,便送来了屠刀。

  厄运始于1740年夏天。

  当年的6月4日,59岁的俄国海盗军官白令,率领着一批由死囚和冒险家组成的探险船队,驾驶着“圣彼得号”和“圣保罗号”,由北冰洋向东航行,他们希望找到通往美洲的航线。

  他们的白令!苍天赋予了他们以极大的运气。7月初,他们的船队就发现了阿拉斯加大陆,兴奋无比地登上了美洲新大陆。

  阿拉斯加土著人民,联合起来抵御他们的入侵。白令及其随从只好躲进森林里。

  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他们偶然发现了在海边集会的我们,也发现了“牛牛”。

  杀不过土著居民的白令将军,俯下身来,用刀、用火枪来围捕我们。还把我们的皮剥下来,把我们的肌肉做成牛排,带到了欧洲各地。

  他们的牛排!欧洲的贵族们吃到了不一样的牛肉。这便加快了“牛牛”大家庭灭亡的速度。成百上千的船队来到这片水域,不是为了寻找黄金,而是为了得到一块口感不同的牛排。

  他们的地标!如今,白领将军的英名留在了白令海峡。而“牛牛”大家庭,在他们的视线中仅存活了20年。“牛牛”的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水草丛中,从没有杀戮过其他生物,“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成为欧洲白人征服美洲之后的第一道佳肴。

  听说,以后的白令海峡成了地球上最凶险的水道,常年肆虐的飓风和恶浪,吞没了不少过往的行船与渔人。

  他们的死期为期不远。

  他们不是为我们而死。

  唯有“帝王蟹”仍在白令海峡张牙舞爪。

  我们的哭声早就穿透长空,成为夜深人静的地球,一身叹息而已。

  第三章黄花鱼的1965年

  在整个族群的进化中,黄花鱼再也发育不出一对鱼珠。如同非洲草原上的大象,为了躲避他们的砍刀,不再生长象牙一样。

  地球的叹息之声,遥远的东海一定听得懂、听得伤心欲绝。

  我是中国东海的黄花鱼家族,你就叫我“花花”吧。

  走过水底的群山涉过万川,我也是“漏网之鱼”呵。

  “花花”家人被誉为“水中黄金”,是在濒危后的今日。

  我们常常在午后的太阳下用“咕咕咕”的叫声,召唤同伴前来嬉戏、远游。“花花”确信,那是一个由“花花”家人主宰中国东海的大时代。

  “花花”及家人之所以能够发出“咕咕咕”的叫声,是因为有一对银白色的鱼珠,那是水世界血统高贵的标志。

  高贵的还有一身与中国帝王一样金贵的黄。

  以及普通人家念念不忘的“年年有鱼”。

  他们“年年有鱼”,却给“花花”家人埋下厄运。

  厄运始于1965年前后,闽浙渔民不知是谁带头,发明了用木棍敲打船帮叫做“敲罟”讨黄鱼的作业方式,几十艘、上百艘渔船结成“联合舰队”,铺天盖海的敲打之声,震荡得“花花”家人——不论老幼皆晕头转向,不得不浮出水面看究竟。最后无不丧生于他们的渔网之中。

  他们的船满载而归。

  他们赚到了当年的衣食。

  码头上、仓库里,黄花鱼堆积如山。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在缺少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年代里,“花花”及家人被他们弃之于厕所,成为天底下最污秽的物质之一。

  沦为比死囚更卑贱的“花花”家人,开始了绝地反击:1970年前后,浙闽沿海,青天白日;突然风卷残云,12级台风拔地而起。“花花”家族的漏网之鱼们失踪了,失踪在“酒旗招展的乾隆皇帝的江南”。

  那也是他们的江南啊。

  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视线前,已经是30年之后,在整个族群的进化中,“花花”家人再也发育不出一对鱼珠。如同非洲草原上的大象,为了躲避他们的砍刀,不再生长象牙一样。

  茫茫东海,因为少了“花花”家人而显得空荡荡。

  “花花”不想住在空荡荡的水世界。

  谁说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族群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新的族群又将轮番上场。除非把地球上那些贪赃枉法、滥杀无辜的贪欲者,统统轮回为新的鱼类,在“拖网”的围追堵截中,演化为新的渔业线。

  而太阳依旧升起。

  某一天,太阳也暗自落泪。

  那也是他们的太阳啊。

  第四章2018年:海鸥的一封求救信

  海鸥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正常的老死在一片白云之下,一朵浪花之中。

  南太平洋,到处都有他们的杀伐之声。

  走过水底的群山涉过万川,谁是漏网之鱼?

  “我是一只海鸥,你就叫我欧欧吧”,我引吭高歌的时候,南太平洋上,没有鸟类敢于出声。

  2018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澳大利亚悉尼一位初中生醒来之后,看到窗台上洒下了一泡白白的鸟粪。之后连续三天,这个中学生醒来后都能看到这样污秽的东西。于是,他决定早点起来,找出元凶。终于,他发现了一只头上套着塑料圈而不能张嘴吃饭的海鸥——欧欧,几经折腾,无力地趴在小男孩的眼前。

  “我聪明,我努力,欧欧用这种方式发出求救信号”。面对同类,“欧欧”不无侥幸。

  “欧欧”又得以出没在浪涛之间,每天叼食着小鱼,哺育自己及下一代。而更多因为误食了塑料卫生棉、吸管、橡皮、塑料袋、塑料瓶等海洋生物,就没有“欧欧”来得幸运了。

  “欧欧”家人从北往南飞行,最钟情的休憩地,是波涛汹涌的南太平洋,说变就变的个性,让世界上大多数渔船望而却步。

  于是,便留下了屈指可数的风和日丽的午后。

  他们的午后!

  “欧欧”看到了世界上所有塑料垃圾,最后都会被洋流集中在太平洋上,筑成漂浮在大洋上、比美国大陆还要广大的“塑料王国”。

  他们的王国!进入这里的海洋生物,不是被活活饿死,就是被活活困死。

  更微妙的伤害来自碧波荡漾的浪花之中。

  他们每天都在使用牙膏,以及沐浴露、洗头膏之类,为了使这些家化产品更有耐力,厂商在里面添加了一种耐磨物质,叫做“塑料微粒”。地球上80亿人民夜以继日地将洗涤废水最终排向大海,那些细小得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塑料微粒”,纷纷进入了海洋生物的肠胃里,这还不是最后的归途。通过食物链,再返回到他们的血液中而疯狂舞蹈。研究者说,他们的血液里一旦几十年累积下这种“塑料微粒”,血液会被吸干,心肺将变成一块硬石。

  而硬石不是灯塔,硬石终将沉入水底!

  这是2018年的一个秋天,最早毁坏海洋生物链的欧洲人集聚在一起,商议将这种情况称为“海洋PM2.5”,与城里的雾霾归为同类项。

  他们正在救赎。

  “欧欧”并不知晓他们。

  “欧欧”的寿命极其短暂。

  “欧欧”的翅膀随时都会折断在西风带惨烈的浪涛中。

  而“欧欧”的后代因为海洋塑料垃圾的不断扩大,必将随时被他们活活困死或饿死。

  “欧欧”不想住在空荡荡的水世界。

  “欧欧”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正常的老死在一片白云之下,一朵浪花之中。那一个属于自己的午后,只有一根羽毛腾空而起,化为海上的一道光线,留给他们一个遥不可及的念想吧。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