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忠波
从前海岛人们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大多为人工所做,大的如船只建造,小的如器皿用具,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生活物件,生产工具的制作都被现代化机械设备所替代,原有渔村工匠的工艺慢慢消失,应属传统非遗的渔村瑰宝,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在享受现代便利的同时,也为传统非遗物质的失去感到十分的惋惜。
箍桶匠。是从前海岛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匠。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网桶、蒸笼木桶、粪桶、水桶、饭桶、红桶、脚盆、洗脸盆等,凡圆形的生产生活用品工具都是出自箍桶匠的手,他将一块块木板,用竹钉连綴起来,厚度连接缝隙要做到恰到好处,形成圆形,桶底用木板固定,外用竹篾条成圈箍住,一般小件用三个箍圈,容量大的,也有五六箍圈的。不管器皿大小,盛量多大滴水不漏,工艺之精湛令人咋舌。尤其是一些小物件,造型奇特,精细至极,然到了工匠那里却是得心应手,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有些物件我们只能从博物馆、村史馆中见到。但是时过境迁,这些都被不锈钢和塑料制品所替代,因为这些现代用品既美观又轻便,无需费时费力。于是以前风光无限的箍桶工艺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后人再也无人去继承学习这门工艺了。
大锯木匠。以前建房造船都离不开他。大锯长约两米,宽约70公分,两头有两根木制手把,当中用两米长的木条连接两头,右边是一齿状铁条,左边是用几股绳索搅在一起,在绳子中端用一根短棒绞紧,使右边锯条不至脱落。在运行过程中,两头两人要握住锯柄,右手掌向上,左手掌向下,平稳使劲,不得偏颇,或者锯下的木板就会厚薄不均浪费材质。造船的木材是整木从中锯开成两半就可,锯木时将整木用人字架支起,让木头一头翘起,一头垂地用石块压住,一人站在木头上,另一人站在地上,将锯子垮在木头中间就可运作,尤其是站在木头上的人要胆大心细,要是站不稳使不上劲,就会锯偏。建房用的木料要求更严,基本是将木材锯成板,作为楼板的材料,先将木材锯成段,然后把段木用墨线弹好,将段木绑在树墩上或房柱上,两人都站在地上,根据墨线拉锯剖开木材成木板。如今造船用的是钢板,建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木船已不常见,建房不用木头,工匠们望船看房兴叹,无奈将大锯束之高阁,大锯工匠的身影也渐渐被人淡忘,老人们或许还能谈起,年轻人只知木匠,不知还有大锯匠。
篾匠。一根毛竹,在一把篾刀的操弄下,变成了一条条竹篾,编制成生产生活的用品,大件的诸如竹垫、竹毡、竹毯、竹席、竹筐、竹匾、竹篓、大竹盖、小竹盖等,小件诸如竹篮、花篮、装饰盒、行李箱、字画卷等。工艺之精湛,作品之完美堪称是世上美轮美奂之精品。现在大多竹编物件已销声匿迹,有的也在机械加工下完成,人们到市场里购置就可,再也不用聘请篾匠到家做工了。据我所知,如今霓屿篾匠健在的不足五人,而且他们都年事已高在家颐养天年,从前的篾匠轶事只留给人们饭茶之后闲谈阔论罢了。
漆匠。从前无论在何时他都令人敬佩,因他是真正把传统文化与工艺相结合的一门手艺。但是时过境迁从前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漆匠不过是房子装修之后上漆而已,那以前的漆匠才算得上是工艺匠师,大的如庙宇禅寺,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壁画,那些形象生动的花鸟禽兽,在家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圆木床”,从床围一圈到床前屏风,一切所描绘的是那么形态逼真,引人入胜。还有木橱、五斗橱、碗橱等,小的如走亲访友拎的红桶、大厅里的屏风、女人用的粉饰盒等,描龙画凤,花鸟丹青,无不令人赞叹。漆匠对描述的对象也是有所取舍的,大多选材于传统的四大名著,还有《封神榜》《山海经》等,这就要求漆匠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扎实的漆师工艺根底,不是一般人所能及,除正岙村黄庆和外,到如今霓屿找不到第二个人来。
铁匠。早前岛上造船、渔农具的制作都离不开铁匠。造船要铆钉,固船要铁锚,建房需铁钉,生产工具的铁梨、铁锤、铁铲、铁锹、锄头、镰刀等,生活用具如菜刀、菜勺、饭钵、火钳、灰铲等。那时每当你路过打铁棚时,里面传出阵阵“乒乒啪啪”“叮叮当当”略有节奏的打铁声,恰如轻重缓急,大小和谐的协奏曲,而如今再也不能享受到如此有味而富有魅力的大自然馈于的音乐大宴了。我问霓屿唯一健在的刘铁匠,打铁工具还在吗?他说还在但已锈迹斑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赤膊上阵,汗流浃背去干那活。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们生活日新月异,古老的工艺虽离我们远去,但依旧让人回味,让人念想,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它,弘扬它,让海岛非遗物质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辉。
关键词:
编辑:翁蓓蕾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