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乡土风情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风吹岙
2020年06月24日 15:09:0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滑轮组

民房

村前螃蟹养殖场村前螃蟹养殖场

  文/吴蓉辉

  风吹岙,位于洞头区北岙街道西北部。依山濒海,逾岭与白迭岭头、尾坑交界;东南隔山岭与白迭毗邻;西北临海,与霓屿隔海相望;东北隔山岭与小文岙相连。隶属白迭行政村。

  沿鸽隔线驱车到达尾坑殡仪服务中心的分岔路后,拐进右边的机耕路,一路下坡,一路拐来拐去,拐到路尽头,便是村子。2005年就已修好的机耕路很窄,两旁草木旁逸斜出,不时亲吻一下车玻璃。我一个劲地立直上半身,使劲伸长脖子,睁大两眼盯着路面,小心翼翼地开车,生怕一不小心车轮就会陷进路边的凹地。

  在村口,见到一口四四方方的水井,像箩筐那样大。用四四方方的石头砌成的井口,穿着抹有水泥灰的外套,依稀可见当年刻下的字。井水是见日光的,水位很高,水很清。

  沿着小路前行,不时飘来阵阵橘子花的清香,耳边鸟鸣啾啾,小虫低声呢喃,小溪流水淙淙,生命的欢欣无处不在,一切美好。

  小路尽头,是大海。咸腥的海风经过满山林木的过滤,清新中带着点咸意。忽见一只正在觅食的白鹭展翅低飞,轻轻掠过水面,便消失在视线里。稍远,还有几只白鹭似乎正慵懒地眯着眼,立在水边安闲自在地晒着太阳。和煦的阳光照着水面,显得那么柔美。

  海边DIY版的滑轮组特吸引眼球。瞧,简简单单三根毛竹搭成三脚架,受重处搁上一块竹匾,匾上压两块大石头,就成了承重点。钢索的一头拉向山边,这头再吊块石头,于是最最实用的完美版机械力臂就诞生啦!说真的,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毕竟,知识是用在生活里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放在抽屉里的那一张盖有红头公章的纸。

  海边的滩涂被围成一块块养殖场。有一妇女撑一杆竹竿,在水面上娴熟地劳作着。她不施粉黛,却美得朴实无华。

  她告诉我,她来自外地,在这水塘养青蟹已经一年多了。她说,青蟹喜欢生活在1米左右的水域。这里的生态系统很不错,水塘内的小鱼、小虾、贝类等低值海洋生态资源是很好的饵料,能加快青蟹的生长。这里的养殖环境非常清洁,用的是纯天然的养殖方法,每天都有一波人来向她批发青蟹。她说在海边除了她家两口子外,还有一户人家偶尔来劳作。

  这时我才注意到,她家那位正拿着油漆桶忙着给小木屋修整呢。小木屋很小,里面很简陋。这对小夫妻守候一方水塘,养殖一池青蟹,时光静美,就定格在这海风轻吹的暖阳里。

  沿着淤泥堆积的围塘边,往大海方向走去,回望村子的地形,人们所说的“双狮弄球”画面早已不复存在。因为中间的圆形石岗已被打掉,但不难感受到:丰富的想象力给当年渔村单一的生活带来多么美好的想象空间呀!

  靠山边顺着围塘,我向远处海湾内礁石滩上的“大士庙”走去。沿途见到又一智慧的杰作:一个伞形桌盖般的笼摆放在淤泥上,它每个角度都有一个兜兜,八个比较大的兜兜口均朝外,往里处便缩小了,汇聚成一个活动口。哦,明白了,就是类似蟹笼的工具。真心为设计、制作这个笼子的师傅点赞!难怪人们说“高手在民间”。

  靠近庙的礁石滩一侧竟然有不少薜荔,它们鲜活地高挂在枝头上。见到它,我兴奋了一阵子。毕竟,它是我们这一代人儿时的玩具,大人眼中的美食嘛!不过,此刻这里的薜荔并不饱满,但那样子和陀螺像极了。

  大士庙很小,也很简陋,但据说年代已久。可惜门关着,不能看个究竟。

  突然发现大士庙旁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通向西堤水闸,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行行复行行,阳光暖暖地照着我朝村子的方向返回。石铺的小路,石垒的矮墙,石砌的老房,一切和石头一样沉寂。我沿着小石路,上上下下,爬石级,走石梯,沿着石墙,走过一户又一户。

  村子里石屋比较密集,屋顶瓦片上的石块特别多,这也应证了村名的来历。由于村口朝北,不管刮什么风,村里风力都很强,往往飞砂走石,浪花扑面,屋顶的瓦片十分容易被吹走,所以人们用大量的石头压住瓦片。似乎在《玉环厅志三盘山》里有记载:“风吹岙常见银涛万叠,飞白凌空”,呵呵,毕竟这里是风喜欢来玩耍的地方嘛。

  村子里大概有40来幢石头房子,房子大多是两层的。我想曾经这里应该是繁华的渔村,可惜如今渔业气息不浓。据说公社化时,这里的番薯产量极高,还曾一度因此要把村名改成“丰收岙”呢!

  村里有两幢石屋显得与众不同。它们正门前都镶嵌着红红的五角星。不由地想起有人说过,在1952年洞头解放的三月里,有人民解放军进驻风吹岙,最初战士们就住在民房里。那么,这石屋上的五角星会不会和战士们之间有故事呢?

  在石屋一转角处,我又看到了薜荔。这儿的薜荔长得比大士庙边的个头大、饱满、光泽度高,也许是土壤肥沃的缘故吧。

  我喜欢这里的石屋。这份喜欢里有无法诉说的情绪,仿佛与永恒有关。可世间真有永恒吗?年轻人放下这里,去了他乡;老年人在这里,也没能守住属于他们的光阴。留下村子,永恒的是什么?不过,庆幸的是大多空无人烟的石屋门前贴着鲜红的对联,并无破败感。挂在门上的铁锁,想挡住谁呢?是往者,还是今人?我不属于这,我只是个过客。我陡然心生悲凉,仿佛整个身子凝固成了石头。这里的一切那么美好又那么空寂,和我此刻了无欲望的心态,是那么契合。

  难得遇见一位阿婆。她告诉我村子里靠山这一边,只有一户人家住着,自己也是偶尔回来种点菜。当她得知我要找古朴树,便热情地带我走到分岔路口,目送我,并不时叮咛我靠山边走,小心路窄又滑。感谢您,阿婆!老人说,自己近70岁了,在自己还是孩子时,90多岁的老人就说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有那几棵朴树了。这么一算,这些树早已是百岁老树了。老人说,树有树神,它保佑一方水土的人们。

  在黄氏祖墓地界,我看到了并排长的好多棵古朴树。据说最大的那棵已经列入古树保护名木。不过,我没看到古树牌。

  风吹岙,自然环境优美,石屋也大多完好。如果这里开发成民宿: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溪水淙淙,虎皮石屋,海边青蟹成群,白鹭纷飞,生活清闲无压力,不用早起上班。自己做饭,种菜,养狗,喂鸡,有wifi,还有无限的寂寞和一起喝茶聊天的朋友,你会来这享受顶配的生活吗?

关键词:

编辑:郭芬芬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