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文学沙龙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画中寻“春”
2020年03月26日 18:02:47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文/杜浩

  今年的春天,正值疫情时期,踏春、游春、赏春似乎成了奢望,然而,从新闻看,很多地方开启了疫情时期的“云赏春”,把春柳、春花、春色,把旷野、公园、小区、庭院、街边烂漫的春光春景,把繁花似锦,把溢彩流韵,搬到了线上,也是引得人们好奇关注,只叹今年的春天与往日不同,胜过往时……

  现在,既然无法外出寻春,我想,那何不到人类绘画艺术中去寻找关于春的美学、春的诗意呢?也像现在流行的“云赏春”一样,开启画中寻“春”之旅呢?

  我们说,春天如画,这是我们赋予大自然美景的美好感受,投射的是我们美的发现,是我们的心灵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构思。这是我们把春天当成了审美、观照的对象。于是,我们便有了留住春天、留住春天美景的艺术冲动;于是,我们的艺术史上便诞生了众多关于春天的艺术画作。

  我国古代文人、画家,有过许多关于画春的美学观点。《随园诗话》中曾说:画家有读画之说。何谓“读画”?读画,实际上就是品味、欣赏和感悟画作中景物的意象、旨趣和诗情。我们看一些古人所作的山水画,比如什么《春山烟雨》《春浦归帆》等,只要看看画题,就能够感觉出画作中春意盎然、春景历历在目。所以,“读画”实际上是我们通过心灵的窗口,精神的目光,通过画作这个艺术品,这个“人化的自然”,去发现、寻找春天的美。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在《论美》中这样说:大自然可以满足人类一种更高尚的要求,即对美的爱。这种对“美”的爱,对人类来说是一件乐事,也是一种更高尚的精神因素。爱默生的这番话,告诉了我们人类在艺术中画春、咏春的原因和秘密。

  说到画中寻“春”,对我这个绘画艺术爱好者来说,首先想到的是一幅世界名画,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名画——《春》。有人说,波提切利在《春》中,将“永恒的春天”描绘了出来。在《春》中,中央是维纳斯的形象,她的左边描绘了三位优美女神的形象;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她们给人间带来了生命的欢乐。在这幅画的右边,自左至右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三个形象,象征着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的来临。

  没有什么自然现象不可以被作出一种神话的解释的。这幅《春》,也正是这样,有着一种神灵的气息,给予我们的是纯洁、宁静的感受,让我们的生命获得一种春天带来的神圣和纯洁……

  相比较,中国的一些艺术大师,也非常喜欢把春天作为绘画的题材,但他们画中的春天,却是人间化的、生活化的、世俗化的。

  齐白石有一幅画叫《闹春图》,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既然叫“闹春”,画中的景物一定是百花争艳、百鸟齐鸣、春风荡漾的,但是,在齐白石大师的笔下,却只是画了一丛春树,它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一串串花朵像饱食了春光的滋养,满缀枝头,鲜活灵秀,似乎在随着微风轻盈飘动,我们不仅看到了繁枝的丰美灿漫,也仿佛闻到了春花的芳香,感受到了春天里生命生长的气质和气息。佛语说:一花一世界。这就是齐白石眼中的春,这就是他在画中寻找的春的世界吧?

  是的,一片春叶,一片绿意,一束阳光,都能让艺术家捕捉到春的讯息,发现和寻找到春的迷人之处。李可染的《春在枝头已十分》,也让我们读出了同样的春天。在这幅画中,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童骑于牛背上,树干上散落着几朵红梅,告诉人们严寒已过,春的脚步近了,而水牛则抬头贪婪地吸着春的气息。我还看过徐悲鸿的《春之歌》,画中老柳茁壮,新枝繁茂,用的虽是墨笔,但绿意可掬,再衬以葱葱绿草,构成了充满希望的春之歌。黄胄的《春满枝头》,就像春天的本色那样,无论人物、动物,都是妙趣横生,天然淳朴……这些画作,描绘的虽是日常的、风俗的形象,但令我们的心灵仍是温暖的,丰富着我们生命的内涵,充满了春天的渴望。

  一位画家曾说:没有人能够画好一棵树,除非他先变成一棵树。这告诉我们,这些画中的春天,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心中常住着春天,有着一个“永恒的春天”,因此,我们才品味出了他们关于春天的思想,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春天,寻找到了春天的真谛。

关键词:

编辑:韩栋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