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资料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六大提升工程 为建设海上花园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7年02月19日 18:07:05来源:
核心提示:2017年是洞头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有效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和海上花园建设至关重要。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

2017年 洞头将重点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2017年是洞头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有效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和海上花园建设至关重要。

  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额增长3%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洞头将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重点实施六大提升工程,打开工作新局面。

  实施主导产业提升工程

中海油丽水36-1项目投产运营。叶凌志 摄

  推动海岛旅游全域发展 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全域景区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业态培育,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推进大竹峙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力促欢乐海岸乐园和梦幻海湾度假城项目落地,努力打造洞头旅游新标杆。启动海霞红色小镇建设,打造军民融合发展样板。强化旅游服务管理,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出台民宿扶持政策和审批管理办法,助推东岙、海霞等村创建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东屏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抓好旅游市场营销,举办望海楼重建开放十周年庆暨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年会、七夕民俗风情节等活动,深化旅游主题宣传推介,全年接待游客625万人次以上,社会旅游综合收入超28亿元。

  推动工贸业提质发展 加快建设小门石化产业起步区,力促中石化LNG项目开工。深入开展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培育,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大力扶持建筑业发展,加快工业园区“优二兴三”。同时,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推进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优化海运产业结构,扶持优质海运企业发展。

  推动渔农业转型发展 围绕现代渔农业建设要求,积极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调整优化渔业生产结构,积极建设“海上田园”,全面实施养殖海区规范化管理,探索海区立体养殖新模式,推进白龙屿海洋生态牧场二期和黄鱼岛项目建设。深化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完善渔港基础设施,把东沙渔港率先打造成为全国最美渔港。提高灵昆、大门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生态休闲农业主体项目,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

  实施城区品质提升工程

大门大桥建成通车。

  高起点建设基础设施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推进79项重点工程,确保限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亿元。建设对外大交通,助推瓯江北口大桥、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昆段和市域铁路S1、S2线建设,启动S218省道延伸线、绕城北高速大小门疏港支线等前期工作,力争330国道延伸线全线通车。改善城乡内循环,加快建设大门交通服务综合体、鹿西综合交通码头,建成新垄、大门、霓新等隧道及连接线,投用海上快速客艇,打造更为便捷的环岛、岛际交通圈。

  高标准优化城市形态 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村庄规划修编和村庄设计。提速新城开发,完成新城二期市政道路工程,建成温医大仁济学院,投用温州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等项目。注重扮靓城市,建成洞头峡大桥沿线亮丽工程,启动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培育新型城镇,加快建设环东沙湾蓝色度假小镇特色小镇。

  高水平延伸城乡管理 理顺城市发展体制,实现规划、建设、管养相分离。建设智慧城市二期项目,推行旅游、交通、城管等6个领域的智慧应用。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管理权限下放,依规严控农房建设,健全城市综合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实施生态文明提升工程

美丽海岛掠影。

  大决心建设生态屏障 积极“修山补山”,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完成山体修复16万平方米。修复振兴渔场,实施更严格的伏季休渔制度,持续开展幼鱼保护及“一打三整治”工作,增殖放流各类鱼苗1亿尾。做好主题岛保护性开发,加大人工鱼礁投放力度,促进海洋生态多样化发展。开展植绿复绿行动,保护海岛自然植被。

  大力度加强环境整治 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工作。完善环卫设施,加快建设城北、霓屿布袋岙污水处理厂,改造新城一期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城二期垃圾中转站,建成再生资源收储中心。狠抓“三改一拆”“大拆大整”,创成省级首批“无违建区”,推进大瞿整岛搬迁、4个景边村拆迁。推进大门、鹿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五水共治”,抓好河长制常态化管理。

  大手笔打造生态亮点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镇街、精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蓝色海湾整治,启动东岙、半屏沙滩修复,基本完成中心渔港疏浚,改造提升渔港风情街,高标准建成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海洋生态廊道等慢行系统,将海湾、渔港、景区“串点成线”,新增5公里环岛休闲栈道、10公里登山有氧慢道、5公里美丽生态示范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确保建成17个花园村庄,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区。

  实施开放创新提升工程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和PPP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全域旅游联席议事制度。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推进供销社改革,加快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强化用地用料保障,探索推进海域使用权证“一证到底”。

  汇聚优质创新要素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增众创空间面积1万平方米,引进初创型企业和“创客”20家以上。培育创新主体梯队,创建8家省科技型企业。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实现院企结对合作30对,签约技术合作交易项目10项。强化科技金融贷款支持,助力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开展“科技惠农专家行”活动,启动海岛特色人才培养“三百工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狠抓选商引资成效 坚持把环境友好度、就业带动面、税收贡献率等作为招商评判标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功能性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重点区块开发成熟度,为招引优质项目创造便利条件。注重异地商会建设,积极推动以商引商。完善招商考核工作机制,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力促浙能热电联产、金科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做好“僵尸项目、蜗牛工程”处置。加快建设南片交通基础设施等7个PPP项目,确保温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鸟岛。 叶凌志 摄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霓屿中心幼儿园、霓屿义校、灵昆中学改扩建、海霞中学迁建工程一期等工程。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探索与省市名校深度合作办学,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挂牌运作“融合型医联体”,全面实施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开展文体六个“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批基层文化中心、文化驿站。加快“文化+”产业培育,做优贝雕、古船木等非遗文化产业。实施电视制播网全高清化改造,提升传媒服务水平。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扩大全民参保范围,全面落实医保同城待遇,实行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大社会救助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争取开工建设社会福利综合中心,有序推进医养融合工作。深化殡葬改革,完成殡仪服务中心主体工程。

  全力办好十大民生实事 1、强化民房消防安全,完成全区1万户“两类民房”表后电气线路改造提升。2、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投用8辆电动微公交,下调岛际客轮票价。3、扶持离岛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落实鹿西幼教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改善大门中心幼儿园办学条件,加大离岛支教力度。4、实施智慧便民工程,开发推广智慧城市民生APP,实现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管道燃气网上缴费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吃、住、购、行一站式服务。5、完善城区排污排水系统,修复提升城区污水管网25公里,完成北岙中心街排洪沟清淤整治。6、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为残疾人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给予补助。7、实行高龄老人关爱行动,推出“一元食堂”,并为困难老人提供家政、精神慰藉等帮助。8、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试行养老机构设立服务点。9、提高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完成北岙、灵昆、东屏、元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启动大门、霓屿新农贸市场建设。10、对接鹿城、瓯海、龙湾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公共自行车市区“一卡通”。

  实施社会治理提升工程

  加强社会管理 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化民主法治建设。优化法律援助便民措施,构建阳光法律援助机制。加强信用洞头建设,提高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应用水平。全面实施“放心消费在洞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深化“同心同行·共建和谐”活动,抓好宗教重点领域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综治一张网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的治安防控和维稳安保体系。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民宿消防安全整治合格率100%。努力化解企业金融风险,持续平稳推进民间金融风险处置,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机制。

  提升市民素养 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树立十大领域的文明新风。继续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积极打造渔农民精神家园。深化“五美”乡村和文明单位创建,完善文明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强化现代公民意识和市民意识,弘扬海霞精神和五岛连桥精神,引导市民支持家乡开发建设,增进爱岛爱乡情感。

关键词:

编辑:陈莉莉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