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洞头非遗美食亮相“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
2017年01月20日 14:56:11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探寻传统的美食文化。近日,历时5天的第三届“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在温州文化馆落下帷幕。来自全市11个县(市、区)100多位传承人展示71个饮食类非遗项目,传统戏剧展演、非遗学堂、擂台赛、书法家写春联等十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朋友们带来了视、听、味的“非遗盛宴”,让市民体验了一回浓浓的文化“年味”。

传统戏剧展演。

  洞头网讯(通讯员 庄丽燕)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探寻传统的美食文化。近日,历时5天的第三届“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在温州文化馆落下帷幕。来自全市11个县(市、区)100多位传承人展示71个饮食类非遗项目,传统戏剧展演、非遗学堂、擂台赛、书法家写春联等十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朋友们带来了视、听、味的“非遗盛宴”,让市民体验了一回浓浓的文化“年味”。

  我区已连续三年参加“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番薯粉食品加工技艺、三盘海蜇加工技艺、温州小吃(墨鱼饼)、海岛饮食习俗4个饮食类非遗项目20多种非遗美食亮相展会。一份份美食在传承人灵巧的双手下绽放着光彩,受到线上线下“吃货们”的热烈追捧,芬芳了市民的唇齿,也丰富着他们的心灵,让海岛传统饮食文化融入到了现代生活中。

  据悉,第三届“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联合了支付宝、口碑外卖、百度外卖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市民朋友可以通过App购买部分产品,足不出户畅享非遗美食,感受现代生活的便利。正如我市文广新局局长张纯芳所说:“非遗就是百姓的生活方式,此次活动在受众面、项目数量、活动品质等方面持续提升,使老百姓真正成为文化的受惠者、参与者、推动者。”传统饮食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此次活动由温州市文广新局主办,温州市非遗中心承办,各县(市、区)非遗中心协办。

  百岛拾遗:

  【番薯粉食品加工技艺】番薯粉加工成特色食品,首先是把番薯磨碎,经水洗、沉淀、干晒等几道工序,提取出雪白的番薯粉(淀粉)后进行加工制作。主要花色有:鱼饼、泡圆、番薯粉芡、“猫耳朵”、番薯粉面(闽南方言称“番薯粉煎”,温州方言称“银丝面”)等。2014年番薯粉食品加工技艺被列入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盘海蜇加工技艺】海蜇是一种巨型食用水母,自古以来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洞头洋的海蜇生产历史悠久,很早就形成全国闻名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海蜇市场。清代诗人王步霄专为洞头写过《海蜇诗》:“美利东南甲玉川,贩夫坐贾各争先。南商云集帆樯满,泊遍秋江海蜇船。”

  海蜇加工是一门学问。海蜇是含水分极高的海洋动物,一只成熟的海蜇打捞上来时重量达几十斤,经加工后重量不过两斤左右。海蜇加工要经三矾,渔民一般只进行海蜇的初矾加工,后按个数卖给商人或水产公司,由买方进行二矾、三矾加工。三矾后的海蜇需张张堆叠沥干,称为“三矾提干”,“三盘三矾海蜇提干”曾一度闻名国内外。自从洞头洋海蜇减少后,市场海蜇价格猛涨,昔日渔民餐桌上的家常菜,如今成为了宴席上的珍品。2014年三盘海蜇加工技艺被列入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小吃(墨鱼饼)】墨鱼饼又名乌贼饼,为鱼加工食品,是一味独具渔乡风味的洞头特色菜品。墨鱼饼的主要原料为墨鱼卵,将墨鱼卵捣碎至胶糊状后摊煎成饼状。墨鱼饼鲜香浓郁,入口绵滑,加之取自墨鱼精华,营养丰富。过去渔区缺医少药,渔村人家便把久藏多年的陈墨鱼饼作为良药,最有效的当数降热败火。当虚火上升、咽喉刺痛、牙龈红肿等,将陈年墨鱼饼、墨鱼干加白萝卜丝熬汤饮用即能奏效。2009年温州小吃(墨鱼饼)被列入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岛饮食习俗】洞头地处海岛,人们与海为伴,和谐共处,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海岛特色的饮食习俗,几乎餐餐离不开海产品。如早餐食用虾米、虾干、各类鱼干等熬粥配粥,午餐和晚餐食用各种活鱼鲜虾、螃蟹、紫菜等。而很多海产品也以药膳的形式,历经数百年的流传至今,具有很好的食疗食养作用。如鱼胶炖枸杞,补气血,养容颜;紫菜墨鱼汤,保健人体心血管,调节人体代谢、预防癌症;凉拌海蜇头,滋阴降火,清热化痰等。2009年海岛饮食习俗被列入第三批洞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

编辑:陈丹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