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资料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实现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新愿景
2016年12月29日 10:29:0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两次到洞头视察指导,提出了“将洞头建成温州海上花园”以及“加快建设半岛工程,促使温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的战略构想。

半屏大桥。

  【编者按】12月28日上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共产党温州市洞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也是洞头撤县设区后,迎来的第一次党代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洞头牢记总书记嘱托,提出了“实施三区战略、建设海上花园,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实现海上花园新愿景。

  海上花园

  海上花园是洞头长远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洞头发展的嘱托和期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实践,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新洞头,最终实现“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海上花园美好愿景。

  建成半岛工程

  实现撤县设区迈向“东海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两次到洞头视察指导,提出了“将洞头建成温州海上花园”以及“加快建设半岛工程,促使温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的战略构想。

  2006年4月30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承载着数代洞头人殷切期盼、寄托着温州城市发展希望的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历经多年艰苦奋战,终于顺利建成,并举行通车仪式。“洞头到市区方便了!”备受轮渡往返波折的洞头居民、市区游客,那一刻都感到喜不自禁。往来不便的日子一去不返,设施落后的日子一去不返,经常让台风弄得胆战心惊的日子也一去不返!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振奋?

  如今,驱车行驶在国内最长的跨海大堤——灵霓大堤上,两边快速掠过的茫茫海滩,让人油然产生行进在高速路上的错觉。事实上,半岛通车十年间,跨越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洞头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投入建设,海岛经济社会犹如驶入了“快车道”。

  十年间,洞头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从“海上岛城”变成“半岛城市”后,消除了与温州市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拉近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海岛经济加快向都市区经济转变,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温州县(市、区)中排名靠前。2006-2015年,洞头生产总值从19.10亿元增加到61.48亿元(原洞头县域,下同),年均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5530元速增到46777元,年均增长14.3%。

  十年间,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让洞头脱胎换骨。交通、水利、能源、通讯、供水、社会发展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形成重大项目建设高潮,让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洞头全力推进“百项百亿”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11.7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2.50亿元,年均增长22.4%,十年累计完成投资409亿元。

  2015年9月,洞头正式撤县设区,城市发展再度迎来蜕变。撤县设区后,洞头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民生服务等方面稳步得到提升,城市级的公共服务逐渐覆盖。公共交通方面,城市公交151路正式开通,洞头至动车站班车开通,洞头居民往返市区更方便了。公共配套方面,洞头的污水设施、垃圾处理也逐渐纳入市级统筹,由市级承接,加快城市化进程。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市级资源也向洞头区逐步延伸,各类社会保障水平将提高到市区标准。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标准等,加强了居民的医疗保障能力。

  在要素保障功能方面,撤县设区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升格为市辖区有利于实现各类发展要素的统筹和资源整合,破解原先要素制约的瓶颈。撤县设区还为洞头融入温州中心城区扫清了障碍,洞头从一个省管县,变成温州的市管区,成为温州中心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规划的角度来说,就能真正实现“一盘棋”,扬长避短。

  可以说,撤县设区后,洞头区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和城市发展的规划及要素保障都在提升,未来五年必将是大步前进的五年。

  坚持生态保护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先行先试

  “十二五”期间,洞头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2006年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2007年通过了省级生态县考核,2013年,洞头在全省率先获批建设国家级海洋公园。

  2014年,经国家环保部考核、公示、审定,全国37个市(县、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洞头榜上有名。

  2015年在全国14个海岛县(市、区)中首个成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已建成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街道、71个市级生态村。

  2016年,洞头岛成功入选中国“十大美丽海岛”。

  近年来,洞头始终把“生态建设”摆上主要位置,结合海岛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文明优先发展,抢抓国家和省里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机遇,着力发展海洋优势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三生融合”宜居宜游示范之城,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洞头紧紧围绕“海上花园”建设目标,以“桃源洞头·风情渔村”为主题,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经过五年多努力,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56亿元,建成整村推进实施村8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8个,2014年荣获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大海、清新的空气,如今已成为洞头人生活的标配。根据监测,2015年洞头环境空气质量优166天,良170天,全年空气质量指数年均值为50.7,在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洞头位居第六。洞头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曾一度位列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但洞头生态创建的脚步从未有一刻停歇。今年8月初,洞头区各部门收到了一份《温州市洞头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这是今年洞头制定的一项新举措,意在通过三年努力,使该区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要求。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成为了全省第一批示范创建试点区之一。洞头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修编,又进一步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进行分解和落实。

  《三年计划》对洞头接下来的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作出了明确安排:2016年,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各项指标现状值显著提升;2017年,实现产业布局全面优化,循环经济全面展开,生态教育基地基本建成,环保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8年,基本形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雏形。

  打造蓝色海湾优化人居环境

  环境提升助推海上花园

  浙江省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迫切需要在有条件的海岛县(区)开展先行先试,积极发挥示范作用。秉着重点支持、率先带动的原则,温州市政府、海洋与渔业部门统筹考虑示范效应,集国家海洋公园、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三个国家级品牌于一身的洞头区,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市乃至全省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领头羊,拔得此次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行动头筹。

  洞头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促进近海水质稳中趋好,海湾、岸线得到综合整治,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据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要实现以下建设考核指标:整治修复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生态廊道岸线17.8千米。修复沙滩面积18.64万平方米,清淤疏浚160万立方米,提升南塘湾湿地公园330亩。

  重点实施海底清淤疏浚、沙滩整治修复和海洋生态廊道等三大工程,概算投资4.76亿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补助3亿元。海底清淤疏浚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主要为洞头中心渔港清淤疏浚100万立方海底淤泥、东沙渔港清淤疏浚60万立方海底淤泥。沙滩整治修复项目,总投资9300万元。主要为整治修复韭菜岙、东岙沙滩,建设百浪鼓人工沙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总投资33200万元。主要内容是建设沿海海洋生态廊道,实施沿岸特色景观提升,改善沿线人居环境,开展湿地公园建设。

  目前,洞头区已启动东沙段、洞头南岸段生态廊道和半屏海岸生态慢道等项目PPP运作,并已入选省第三批PPP推荐项目。东沙段、洞头南岸段生态廊道现已完成竞争性磋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蓝色海湾项目资金管理相关制度,设立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专户,开展项目资金拨付和管理有关业务培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水质是海湾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要实现洞头海域水质明显改善,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把洞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具标杆意义的国家海洋公园样板区。

  年轻的洞头区,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定力,接力奋斗,向“海上花园”目标不断坚实迈进。

  记者 陈宣锟 见习记者 陈莉莉

关键词:

编辑:陈莉莉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