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硝烟里的峥嵘岁月
2015年08月27日 09:42:28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王清珍藏的勋章和荣誉证书。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前,记者走访了现居住在洞头县的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清。在老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现年已近九旬的老人家,只见他一头银发,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慷慨激昂,又慈祥和气。

  1927年6月,王清出生于浙江临安。3岁失母,9岁成了放牛娃。“童年的生活困苦不堪,但是我幸运地碰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未能交得起学费却获得了在一边旁听的机会。”王清老人告诉记者,老师时常在课堂上讲授日本人侵略中国残害国人等历史事件,渐渐地,“抗击倭寇”的种子便种在了心中。

  1944年底,浙东新四军在北上途中路经王清的家乡临安。“正气、坚毅、团结……这支革命队伍仿佛有一股力量牵引着我,当时心里就不断地冒出‘我要参军入伍,打跑日本鬼子,保卫家乡’的念头。”于是,1944年,18岁的他毅然参加新四军投身于抗战,如愿入伍当上了一名革命军人。

  1945年1月,部队开拔继续北上,赶赴江苏、山东。“入伍后遭遇的第一仗是打一个炮楼,当时驻守的除了日本人还有汪精卫的队伍,人数还不少。”说起当时的场景,王清老人坦言,虽然只是一场小战役,可对他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老实说,开战前趴在地上心里真是紧张得不得了,好在年轻气盛,听见战友们开枪往前冲,也就没多想,一股脑儿地也跟着往前冲了。”

  在那次的战斗中,王清第一次负伤,手臂上被敌人炮楼上的三八式步枪击出的子弹擦伤了。“当时一阵枪声,赶忙就往地上趴去,一回神,只觉得手臂上一热,才发现是流血了,边上的战友帮我一看,说是我真幸运,这伤不打紧,没打到骨头,我们就继续投入战斗了。一个多小时后,敌人的炮楼阵地终于被我军攻下来了。”说起往事,此时的王清已然泰然处之,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可对于他来说,触动是很大的,“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开枪打人,第一次看见身边的战友倒下牺牲,开始逐渐有点明白生命的意义和自己肩负的革命重担。”

  随着抗战的深入,王清从团部作战参谋通信兵又编入团部警卫排。在一路北上的途中,王清所在的部队不断狙击敌人的小股部队,直至江苏东台,我军开展了集中大会师。在随后的部队大整编中,王清被编入华中野战军六中队十七旅47团,部队继续开往山东淮阴、淮安、高邮等地与敌人展开殊死对战。直至1945年9月,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王清继续投身解放战争之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多次立功受奖,也多次身负重伤,至今大腿上还留有3片炮弹皮,属二级伤残军人。“涟水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我都参与过。”回忆起当年的战争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王清老人脸上有些自豪,有些伤感。

  他说,战争是残酷的,虽然战役打胜了,但也牺牲了很多战友,与他一同参军的十多名同乡,坚持到抗战胜利的仅3人,他是其中之一。说到这里,他唏嘘不已,不胜感叹地说,多少先烈默默无闻地成了革命胜利的铺路石,作为生还者,我们看到了胜利,这就让人知足了。因此,只要一想起牺牲的战友,我总觉得再为国家、为党、为人民多干点工作,也是一名老战士应尽的义务。

  1953年,经组织调动,王清来到洞头县,他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海岛上一干就是30年。1983年离休后,他舍不得离开洞头,也不愿赋闲在家里,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他不摆老资格,不以功臣自居。他说作为一名老战士,能有发挥余热机会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再好不过了。于是,他到县离休干部活动室走马上任,义务当起了管理员,这一干,又是16年。

  采访中,王清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咱共产党亲。”对于现如今的生活,他觉得,有党的爱护,有家人的陪伴,自己过得很幸福,看着日益强大的祖国,也让他倍感骄傲。他说,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群众的拥护,现如今,祖国日益强大,他希望祖国的后辈子孙能够牢记历史,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团结一致,努力在各行各业上为祖国做贡献。

记者 郑芯芯

关键词:

编辑:丁静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