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灾难发生时咋自救互救 随机调查93%家庭没急救包
2015年08月24日 09:08:40来源:温州晚报作者: 王亮
核心提示:

  为应对今年第15号台风“天鹅”,确保游客安全,苍南县马站镇渔寮景区关闭,暂停对外开放。图为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景区外失望地拍照留念。□余怀东/摄

  温州网讯 今年年初在上海发生的外滩踩踏事件,让各类急救、自救知识在网络上热传,然而这股热潮仅仅持续了不过10天半个月时间。月初在温州恣意肆虐的台风“苏迪罗”,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还未完全平复,但相应的应急避灾知识,也许早已被不少市民抛诸脑后。

  当下一次类似的天灾抑或是人祸来临,你真的知道该怎么应对吗?面向全民的应急避险知识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网络上的碎片式传播。当灾难发生时,往哪里逃生、怎样自救互救?记者做了一次街头调查,发现市民防灾意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协委员建议:防灾减灾“课”不容缓!

  台风来前——不少老人与外来人员不愿转移

  民政部、国家减灾办日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洪涝、风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已造成全国7514.6万人次受灾,379人死亡,56人失踪。刚刚离开的台风“苏迪罗”,给温州带来了重创,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台风来临前的人员转移过程其实也充满艰辛。一位参与转移的村干部直言:“不少群众不配合转移,让我们当时很为难。”

  “我没想到这次的台风会这么严重,当时,房间内的水越涨越高,我走不出去就只能躺床上干等了。”平阳县南雁镇五十丈村村民,86岁的吴崇秋回忆起台风,依旧感到后怕。将老人成功转移到附近安全高楼的是该村村委会主任吴上建,他告诉记者,吴老伯的家位于应急预案中的地质灾害点,台风来临前,他曾多次劝老人转移,但均未成功。“很多村民都像吴老伯这样,缺乏相应的避灾意识,不愿意转移到安全地带,也正因为这样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各种原本可以避免的伤害。”

  此外,水头镇江屿社区也有一家十口人,原本同样没有任何想要转移的打算。当家人王景春说,他们来自安徽,在温州已有十来年,“我们老家很少有台风,也不会这么漫水,社区书记林垂正来通知我们提前转移时,我还觉得他小题大做了呢。”经不住林垂正多次的软磨硬泡,王景春才带着一家老小转移到了附近高地。潮水退去后,他看到门框上齐人高的漫水痕迹,才后怕起来。

  林垂正事后总结,温州有较多的外来务工者,来自四川、贵州等内陆地区,并未经历过台风,更不懂如何防台,今后加强对他们的避灾急救教育,极为重要。

  踩踏现场——参与急救的外籍游客是国人的近三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近年来,意外事件与自然灾害仍在不断发生。当与“死神”亲密接触,大部分人却束手无策,由于缺乏应急避灾与急救知识而让自己或其他伤者,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悲剧发生。

  跨年夜,上海发生踩踏事件,正在现场的两名温籍护士参与了急救。其中一名护士吴小小事后接受本报采访时描述,现场除她们两人外,另有一名来自杭州的护士与七八名外籍游客参与了紧急救治。但由于伤者较多,而懂急救知识的人员有限,受伤者家属大多显得非常无助,只能干等救护车前来。

  “参与救援的外籍游客非专业医护人员,但大多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而现场围观的国人懂急救的却少之又少。”吴小小曾这样无奈地表示。的确,发生在中国城市里的踩踏事件,第一时间参与急救的外国人竟是中国人的近三倍。

  随机调查——30户家庭只有2家有应急包

  经常观看好莱坞大片的市民,也许会发现,美国的许多家庭都有一个应急包,里面备有手电筒、帐篷、医药包、救援长绳、多用折叠工具刀以及一些应急食品等等,以保证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时,他们可以迅速利用应急品进行逃生。那么,温州市民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通过在五马街路口随机采访与电话采访的方式,对30个温州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户家庭备有应急包,说明了93%家庭没备应急包。“我曾经在日本留学过,看日本人家里都备有这个,所以回国后,我也准备了一个。”市民叶长明说。而另一户备有应急包的家庭,则是因为经常观看欧美大片,受其影响,所以依样画葫芦准备了起来。

  采访过程中,更有一位市民直言:“很多东西放久就过期了,没必要准备吧。”记者同时发现,虽然备有应急包的家庭不多,但仍有17个受访者说自己家里备有医药箱,里面会放些碘酒、绷带、退烧药等应急药品。

  《中国应急管理》在2011年发布的有关文章显示我国家庭灾害应急包的拥有率仅为9%,28%的人对防灾减灾知识略知一二,仅10%的人表示了解防灾减灾基本常识。

  委员观察——将自我救护知识纳入市民科普体系

  姜丽萍 (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目前,公众的自我紧急救援意识和能力还相当淡薄和欠缺。普及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需要政府、社会、民众长期的支持与努力。在我市,政府可借助教育机构,加强对大、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中小学中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同时以社区为依托,把普及和宣传急救常识作为街道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通过培训,组织一支具有一定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政府还可利用全国防灾日进行全民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动员,提高居民的自我救护知识和能力。将自我救护知识纳入市民科普体系,提高急救意识。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登载公益广告,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市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的紧急情况。

  此外,还可以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自我救护培训,建立和培养一支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师资队伍,首先应提高那些处于或能最先到达出事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公安系统的警察、交通系统的列车员、旅游系统的导游等。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