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光明使者”的四步曲
2015年03月05日 16:15:06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杨志林

  有人把电力供应称为“光明使者”,那么,“光明使者”踏上洞头海岛至今将近60年了。60年来,洞头海岛的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成长壮大,有力地助推了洞头海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回眸60年来洞头海岛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光明使者”是唱着四步曲,踏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

  第一步曲:集资兴办发电厂,“光明使者”上海岛

  由于洞头列岛散悬海上,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基础落后,故在1955年前,洞头海岛还没有电力供应。1952年1月15日,洞头列岛最后解放,洞头人民翻身作了主人。1953年6月,中央政务院批准洞头置县,洞头列岛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域。新建县的洞头百业待兴,人们期盼着经济建设的先行官——电力供应这个“光明使者”能踏上洞头。1953年12月,永嘉县的郑庆宝等人来到洞头,联系在洞头创办电厂的事宜,县政府立即予以支持批准,并确定由叶涵真牵头,采用投股集资的形式,创建洞头海岛第一家发电厂。当时还有陈裕万、蔡永国等人投资合股参加电力建设。电厂建在北岙后街原“大德行”旧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安装,至1955年5月1日,电厂建成正式投入运行,洞头海岛始有电力供应,“光明使者”终于踏上洞头海岛这片土地,从此结束了洞头海岛没有电力供应的历史。这是“光明使者”踏上洞头海岛唱响的第一步曲。它给洞头人民以希望。

  洞头发电厂虽然建成投入运营,但当时的主要设备只有1台30马力、15千瓦的德国造旧煤汽发电机组,主要燃料是木炭。因此,发电能力极有限,仅供给县机关和北岙镇城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的照明使用,且只能每晚7时至10时半供电。由于设备简陋,再加技术落后,洞头电厂是“三天发电,两天维修”;供电极不正常。故电厂建成的当年,发电量仅1.07万千瓦时。营业收入不抵成本费用,职工不但领不到工资,还要继续投资以维持发电,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56年春,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发电厂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进行公私合营,获得批准,使电厂改变了现状,走出困境。当年还进行厂房扩建,并增置1台30千瓦发电机,使发电厂的实力增强,发电量增加。1957年,洞头电厂还在洞头渔港的渔岙自然村设立发电车间,以支持水产品的收购加工。是年,发电厂的发电量为3.26万千瓦时,比1955年增长2倍多。

  在洞头发电厂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是要交代的。1962年1月15日,是洞头海岛最后解放10周年,南京军区、浙江省军区、中共温州市委和温州军分区及洞头工委在洞头剧院联合举行庆祝大会。由于设备简陋,大会期间机组发生故障,造成停电事故。全体职工奋力抢修,车间主任还脱下身上的棉衣浸水和泥以堵塞漏气,仍无济于事,因为影响大会召开,这次事故引起党、政、军领导重视。当时是讲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开始时怀疑是否有阶级敌人破坏之迹象,经过深入调查予以排除,且获悉电厂职工奋力抢修的事迹后,南京军区首长非常同情与感动,当即决定将驻洞头部队的2台120马力的雷格马铃柴油机无偿调拨给洞头电厂。温州市也拨出专款给洞头电厂添置了2台64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行,从而淘汰了原来使用的煤汽机,设备得到初步改善。此后,洞头电厂不断发展,至1978年,总装机容量达1350千瓦,初具规模。是年,供电量为109.65千瓦时,首次突破百万千瓦时大关。

  虽然洞头电厂自建成投入运营后,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但至1982年前,洞头电厂只能为洞头本岛供电,而其余住人岛还无法得到洞头电厂的供电;且每天只能是晚上7时至11时半供电,不能做到全天候。因此,唱响这“光明使者”的第一步曲,歌声并不嘹亮,而是有些低沉。

  在1982年前,除了洞头电厂发电供电外,其他岛屿和有关部门也积极办电,以迎接“光明使者”。1953年,驻岛解放军部队也开始在洞头岛的小三盘村南侧兴办小型电厂,为部队机关供电。1959年10月1日,在大门岛黄岙乡政府驻地建成黄岙发电厂投入运营,大门岛始结束无电的历史;至1973年兴建杨梅田水库,于1977年建成后,进行水力发电,但因水源不足,实行水油结合发电,使大门岛用电覆盖面扩展,且使海岛也有了水力发电;1979年和1980年,大门岛浪潭还另办了2处小水电,实行水油结合发电。此外,还有县海带育苗厂在1970年自备发电机发电,县水产冷冻厂1977年建成带有发电车间,县农机厂、县自来水厂等配有自备机组等。这些发供电功率都非常有限,有的仅为应急,有的只在晚上11时前发电照明,有的是间歇性的。这些都是唱响第一步曲过程中配乐的一些音符。总之,在1982年前,洞头的供电既不能全覆盖,又不能全天候,而且经常停电,因此,这是初始的低级阶段,但毕竟上路唱开了。

  第二步曲:建成燕子山电厂,实现全天候供电

  电能,不仅是“光明使者”,而且是动力源泉,现代化是离不开电力能源的。

  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内乱,经济恢复发展;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行改革开放,洞头海岛的工业和社队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这就对电力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原来洞头电厂的供电能力已远远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建设新的发电项目,才能解决面临的困难。为此,洞头县委和县政府向省政府报告,并多次赴杭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情况,反映问题,请求省政府帮助海岛解决电力问题。终于取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时任省委书记的李丰平同志亲自主持召开省有关厅、局长参加的会议,省委常委、中共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也到会,听取了洞头县委、县政府的专题汇报,并决定批准洞头县建设火力发电厂。就这样,燕子山火力发电厂获准立项上马,第一期工程规模为1×1500千瓦。锅炉、汽机、发电机及附属设备由永康电厂无偿调拨,工程总设计由温州设计院负责。1979年10月,电厂建设前期“三通一平”工程破土动工;此后,厂区主体工程建设迅速推进。经过2年多的奋发努力,至1982年6月15日,燕子山发电厂工程全面告竣。7月1日,点火升炉,经过连续72小时的试运行,一切正常。7月4日上午8时,由县委书记汪月霞剪彩后,正式投入营运。

  燕子山发电厂建成投产后,结束了洞头海岛没有全天候供电的历史,始有24小时持续供电;且除洞头本岛原有供电外,除近的大三盘、半屏、屿仔、胜利岙等住人岛也用上电了,改变了这些岛屿长期以来缺电的落后局面。这是“光明使者”踏上洞头海岛后唱出的第二步曲。

  燕子山发电厂建成投产后,当年发电量246.58万千瓦时,比1981年的136万千瓦时增长了81.3%;1983年,发电量就突破400万千瓦时,为406.19万千瓦时;1986年更是达到564.79万千瓦时。

  燕子山发电厂的建成投产,还带动了乡镇及村办企业的发展。1983年,全县的乡镇和村级工业创产值371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2%,比1981年增长了71.26%。这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归功于燕子山发电厂的建成营运。

  虽然,燕子山发电厂的建成投产使洞头海岛供电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仍然不能适应洞头海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供电覆盖面还不广,大门、霓屿、状元岙、鹿西、花岗、小门等主要住人岛还未能普及用电,这就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燕子山发电厂供电能力有限,也很快地不能满足洞头列岛南片的发展需求,且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而停电,就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亟需改造升级,能有重大突破。所以,决定了燕子山发电厂只能是短暂的过渡。这“光明使者”的第二步曲,虽然唱着“全天候”,却唱得并不悠长。

  第三步曲:建成海缆输变电,接上华东大电源

  为适应洞头海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供电困难的问题,洞头县委、县政府决定集中地方人力、财力建设乐清至洞头的海缆输变电工程,接上华东大电网之电源。

  1984年10月,洞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后,即向省计经委报告,要求兴建乐清至洞头35KV海缆输变电工程,予以立项。1985年初,经省计经委批复后,开始进行海区调查,然后确定海缆敷设途经。海上调查作业历时2个月,调查海区5处,测线总长110公里,该项工作于1985年4月底完成。此后经过设计、审定、采购、招投标等工作,35KV的海缆敷设工作于1986年7月正式动工实施。第一段海缆从乐清歧头下水,跨越歧头洋至洞头大门岛分水山嘴上岸,海缆长度8公里。第一段海缆敷设,因海域底面平坦,水位较浅,坡度小,进展顺利,仅用10天时间就敷设完成。第二段海缆从大门岛浪潭西侧下水,跨越北水道至青山岛北门主头上岸,海缆长度4.5公里。北水道是进出温州港的海上交通要道,又是外轮进入温州港的引航检疫锚地;加之本段海缆敷设又要和已敷设的通讯电缆交叉,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既要满足大轮进出港和锚地安全的距离要求,又要移动通讯电缆以避免影响,同时,还要避开海缆西侧的海底一口水深49米的深潭。因此,要求较高,要处理好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关系,又要解决技术难题。经过努力,终于予以克服,完成敷设任务。第三段海缆自青山岛东侧岙内下水,至状元岙岛上岸,海缆长度2公里。这段海底最大水深达60米,且海底坡度较大,施工难度强。但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辛苦努力下,也胜利完成。三段海底电缆总长14.5公里,采用日本株式会社的日立电线35KV、3×95㎜2铜芯交联乙稀海缆线。当时总投资为373.05万元。此外还敷设4.36公里的10KV海缆,从大门岛观音礁下水至鹿西岛的西岸上来;还架设了白门线(乐清白门至岐头)和大洞线(大门至洞头)两条架空线,总长度37公里;以及建设了洞头、大门、元觉3个变电所。全部工程于1988年底全面竣工。洞头海岛接上了华东大电网之电源。

  35KV海缆输变电工程未建成之前,洞头县有13个乡镇,真正通电的只有6个乡镇,占46%;洞头县有14个常住人岛,真正通电的只有5个常住人岛,占36%。而建成海缆输变电工程后,全县的所有乡镇都通了电,只剩大瞿、南策2个僻远的住人岛没通电,全县通电覆盖率达98%。第二年,供电量就突破1000万千瓦时大关,为1070万千瓦时。海缆输变电工程的建成,使洞头海岛用电有了质的飞跃。这是“光明使者”踏上洞头海岛后唱出的第三步曲。这是融入国家电网的大合唱。但这只是第三步曲的第一段,后面还有第二段。

  建成35KV海缆输变电工程,接上华东大电网电源后,促进了洞头海岛快速发展。至1992年,洞头县的工业总产值就突破3亿大关,为37699万元,比1988年的18087万元增长108.4%。此后,更是不断上升,平均每年都增加1亿元产值以上。至2010年,洞头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8.3252亿元,比1988年增长25.7倍。这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归功于电力“先行官”。2010年,洞头县的工业用电为5253.21万千瓦时,比1988年的501万千瓦时增长9.45倍,就是明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存在的问题。洞头人民不会忘记,1996年7月25日,温州至洞头的35KV海缆大门至状元岙段发生事故,造成洞头列岛中南片的8个原有供电的常住人岛全部停电达半月之久,至8月7日才恢复供电;1997年11月9日青岛货轮“芙蓉泉”号在洞头海域违章抛锚,将大门至青山的海底电缆钩断,又造成洞头中南片8个常住人岛全部停电10天,至11月19日才修复供电。还有1998年10月5日至9日、19日至24日,两度发生海缆故障造成全县停电。这都给洞头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和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说明,单回路的海缆输变电工程,安全系数还偏低,亟待加强。所以,“光明使者”又唱起第三步曲的第二段——洞头县委、县政府决心兴建第二回35KV海缆输变电工程,用双回路来确保海岛的用电安全。于是,洞头县于1998年3月,开始兴建第二回海缆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历时1年9个月,于1999年12月27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工程的海缆敷设经温州灵昆至洞头,线路总长49.3公里,其中架空线33公里,海底电缆16.3公里,由舟山电力安装公司负责海上敷设,深埋水下1.5米,以防锚伤事故,提高安全系数。建成第二回海缆输变电工程后,洞头海岛的用电便更有保证了。

  “光明使者”在洞头海岛唱响第三步曲过程中,还有一个欢快音符是要提及的。2006年,为完成浙江全省“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为使偏远的大瞿、南策两岛(村)群众也能用上电,洞头供电局在省电网公司的支持指导下,排除各种困难,架设了10KV11.27公里的跨海线路,将电送上大瞿和南策。10月19日,这两村(岛)顺利通电。至此,浙江全省所有家庭均可用上电。是年11月2日,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大瞿岛举行全省“户户通电”竣工典礼;12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先进表彰大会,洞头县供电局被评为“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县供电局线路队队长叶志成被评为“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先进个人,获得荣誉。

  第四步曲:跨海送电再升级,百一千伏上洞头

  建成35KV海缆输变电工程,尤其是有了双回路后,洞头海岛用电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先行官”对洞头海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洞头的经济还在不断向前发展,小门岛石化基地的崛起,状元岙深水港区的挺立,还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洞头海岛又开发了风能发电来帮衬,虽然洞头的供电局不断地优化服务,但是原有的35KV海缆输变电再也不见昔日之辉煌,近两三年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到夏日用电高峰期时,因电力供应不足,只能拉闸限电。因为洞头原有两条35KV输电通道最大输送电量仅3.6万千瓦,供电的季节性和时段性的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这就影响了经济建设,也让群众叫苦不迭。今年夏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划片拉闸,三天两停,造成怨声载道。因此,洞头海岛供电亟需改造升级。

  建设110KV输变电工程,其实早在2005年就已有设想,并启动了前期的相关工作,即进行线路走向和变电所位置的勘探选址。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至2010年建设跨海送电的110KV输变电工程才正式立项上报;至2012年,该工程项目终于获得省发改委和省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准;至2013年初正式动工兴建。经过近1年的辛勤努力,至2013年12月18日,跨海送电的110KV输变电工程终于顺利完成,110KV的电缆登上了洞头海岛,洞头的电网从35KV升级为110KV。

  110KV输变电工程从龙湾变电所出线,经过灵昆岛,然后电缆敷设在灵昆至洞头的“灵霓大堤”北侧至霓屿岛,再由霓屿岛始,竖立50支铁塔,拉架空线到洞头本岛。线路全长33.1公里,其中海堤敷设电缆14.5公里,架空线18.6公里。工程总投资2亿余元。沿“灵霓大堤”敷设的跨海电缆,是国内最长的跨海电缆。洞头海岛盐雾重,台风灾害频发,普通架空电缆损耗大,易腐蚀,抗灾能力不足。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安全系数,延长电缆使用寿命,在敷设跨海电缆时,将“灵霓大堤”北侧开挖出总长14.5公里的电缆沟,作为电缆的安身之处,将碗口粗的电缆沿着沟槽敷设过海,且对缆线进行掩盖以保护。到达洞头后,在洞头本岛的九厅村小九厅自然村建设了配套的110KV变电所。

  这条电力新线路贯通后,使洞头实现“跨海送电”,电网升级,新增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洞头列岛南片的供电能力将增大3倍。这将在一段时间内满足洞头的用电需求。到了夏季的用电高峰期,洞头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限电拉闸了。这就是“光明使者”踏上洞头海岛后唱出的高亢的第四步曲。

  在这里,还要插进一段小旋律。为了统筹全局,今年,鹿西岛的电网建设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通往鹿西的原10KV海缆输变电改造升级为35KV海缆输变电,且新建的变电所一步到位,供电能力比1987年接上华东大电网电源时的洞头变电所增大2倍。这样,就完全能保障鹿西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用电无忧了。

  “光明使者”登上洞头海岛,唱着“四步曲”,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欣欣向荣的历程。这一路高歌,是痛并快乐着。至今,洞头人可以由衷地感到高兴:洞头电网已发生了质的飞越。海岛电力工业的发展壮大,不仅给百岛带来光明,也带来经济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也必将使洞头海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唱了“四步曲”,本来应该告停。但还有绕梁余音,故再延长片刻。建成跨海送电升级的110KV输变电工程,不是一劳永逸。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110KV输变电工程完全有可能还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再改造升级,成为220KV输变电工程甚至是550KV输变电工程。这不是坏事,而是大幸。它只会证明洞头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了!是的,在完成110KV输变电工程后,直通状元岙深水港区的220KV输变电工程已在筹划;而且为适应瓯江口一体化建设的需要,550KV输变电工程也在设计。未来将无限光明,届时让我们再唱响“光明使者”的第五步曲吧!

关键词:

编辑:丁静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