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社会万象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第八章 高端建言
2015年01月01日 10:52:30来源:洞头新闻网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胡方松 李娅媚 陈春东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一个甚为感人的故事。

  这,又是一个差点要被埋没的故事。

  这,亦是一个纯粹偶然发现的故事。

  这是我熟悉的一个人物,却是一个让我没有想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名叫陈坚发。

  故事起于1990年上半年。时任新华社温州支社社长陈坚发,在一次会议上听了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总工程师谢庆道关于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设想,深感这是一件有利温州也有利国家的大事,就对谢庆道及其他人进行了进一步的采访,然后写了一篇关于温州半岛工程的内参,刊登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

  时间:1990年9月16日。

  内参的主标题:开辟“温州半岛”,修筑“第二陇海线”。

  内参还有一个副标题:关于开发温州和我国中西部经济带的战略新构想。

  这个《国内动态清样》,是新华社的高级别内参,主送中央领导参阅,并分送中央有关部门领导。这是第一次把温州半岛工程的设想,上达党和国家高层领导。随后,陈坚发还曾陪同谢庆道,向时任温州市市长就温州半岛工程的设想,做了甚为详细的介绍,引起了温州市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陈坚发出生于1951年10月,既是高级记者,又是高级经济师。他在温州工作了几年后,调到新华社浙江分社,任副社长;后又到位于北京的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担任名牌时报社社长。2007年初,我设法找到远在北京的陈坚发。说起当年之事,他记忆犹新。我请他找一找当年那份内参,春节之后,他找到了。

  我仔细拜读后,不禁深深震撼。

  时间之早让人震撼。那时,温州本地也还没有哪个人正式提出半岛工程啊!

  境界之高让人震惊。它不是只就温州的发展讲半岛工程,而是作为发展中国中西部经济带的战略新构想,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讲温州半岛工程。

  态度之热烈让人震惊。它不只是一般地反映反映,而是鲜明地建议国家,立即着手对其进行研究和论证。

  内参开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这个战略新构想的现实和历史的大背景——

  展开中国地图,人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港口、铁路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布局上,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东部沿海在上海与广州两大港口之间,再也没有相等级别的港口(宁波北仑港离上海太近,事实表明只能起到主要为上海服务的深水港作用);其二,长江以南中西部腹地少一条像陇海线那样由西至东笔直顺畅的大动脉。

  据此,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地图上划了一条贯穿温州、南昌、长沙、重庆、成都等地的横线。他在《建国方略》里阐述道:“温州在浙江之南,瓯江之口,此港比之宁波,其腹地较广……”他拟议在温州兴建大港,修筑铁路,使之沟通赣湘川等腹地。

  那么,上述我国交通和经济布局的缺陷可否弥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设想是否现实?内参点明了谢庆道教授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战略构想:温州沿海洞头一带,有着与国际性良港妣美的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因此,把洞头与陆地相接,可形成温州半岛。如果使温州与浙赣线相连,可成为我国中部的“第二条陇海线”。温州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的第二个“香港”。开发温州及其我国中西部经济带具有十分现实和灿烂的前景。

  内参随之讲道,谢庆道教授的这一战略构想引起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当地领导干部的很大兴趣。记者为此专门征询了多方面的意见,华东地区咨询委员会亦邀请了国内30多位学术界、工程界的学者、专家进行了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战略构想无论对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还是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都有着极其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紧接其后,内参将其“极其宝贵的价值和意义”之主要理由综述如下——

  第一条理由,是讲构想的港口资源条件:温州洞头一带具有国际性大型良港的优势。据勘察,温州所属的洞头具有多处建设5千至5万吨以上、大小配套的避风和深水良港群的优越自然条件,同时兼备基础良好的万吨级码头建设条件。东侧的宫古海峡是通往太平洋唯一的国际航道,而洞头港的地理位置本身就与国际航道相吻合,与宫古海峡距离最近。进港巨轮不需引航即可停泊,而上海、宁波等港需6个多小时引航才能入港停泊。这一点,东部沿海唯一有相同自然条件的只有香港,因而使香港很快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大港。所以,像洞头这样非常珍贵的港口条件如不加开发利用,是国家资源的莫大浪费和损失,实在太可惜。

  第二条理由,是讲整个工程的可行性:把洞头岛与陆地连接,可形成温州半岛,近百万亩海涂可供开发利用。初步调查论证表明,从温州龙湾经灵昆等几处小岛,至洞头岛,可用海堤和桥梁直接相连,修筑海上公路和铁路。这一沿线现已有大批土地淤积,水浅处可步行涉水通过,技术上是可行的。这样,就使小岛变大岛、大岛变半岛。据测算,连接陆地与洞头岛的工程投资约为三亿元,而筑堤连接后的淤积土地就有近百万亩可供利用,此项经济效益可超过工程投资。

  第三条理由,是讲构想和工程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意义:由浙赣线金华站至温州的铁路建设,过去一直被视作地方铁路,迟迟没有上马。这是观念上的错误。实际上,建设金温铁路,或者直接从江西省上饶与温州相接,可建成长江以南贯穿东西的一条“陇海线”,从而大大发挥温州港的作用,并以温州为龙头带动整个浙南、闽北和赣、湘、川等地的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有活力的中南部经济带。同时,也相对减轻了对上海、广州港的压力,并有利于温东油田的开发。

  第四条理由,是讲工程实施后的广阔前景:温州位于上海与广州之间,海上与台湾、日本相距甚近,又独具与香港旗鼓相当的优越港口条件,加之温州人素以聪明、机智、勤劳著称,如果国家确定把温州建成我国“第二个香港”的方针,很有希望在这块地方出现九十年代的“经济奇迹”。这不仅对开发温州及其中南部经济带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此为新的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地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不失为一个卓越的战略选择。

  内参最后建议:尽快批复现已初具规模的龙湾出口工业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立即着手对这一战略构想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请大家注意,在陈坚发所发的这个高级内参里,温州半岛工程的设想,已不只是一个温州的一个工程了,而是成为事关整个国家的一个战略构想了。这是何等的高度!这又是何等的眼光!

  我还要请大家注意,这份内参,是最早见诸于国家正式出版物的有关温州半岛工程的文章。至少,在我所能找到的文字里,是最早的一篇。

  “你怎么会想到发这份内参?”我问陈坚发。

  “凭自己的职业敏感性,凭记者的责任感。”陈坚发答复说。

  “什么责任?”我问。

  “对温州发展的责任,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责任。”陈坚发说。

  “把温州半岛工程提到国家战略新构想的高度,是你的观点还是专家的观点?”我又问。

  “这个是我的观点,是我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对专家们的观点和设想,作了归纳提炼而成的。”陈坚发明确地说。

  “刊登的内参同你所发的原稿,在内容上有没有什么变化?”我最后问了一句。

  “内容上没有任何变动,只是我原稿的标题有三句话,最后一句是‘建设我国第二个香港’,把温州作为‘第二个香港’,自然这个香港是带了引号的。总社在最后刊发时,把后面‘建设我国第二个香港’这一句删去了,其他的都没有改动。”

  我想,陈坚发的这个高级别内参,可以说是一个有关温州半岛工程的高端建言,是新华社对温州半岛工程的一个强有力的呼喊。

  尽管在这个内参发出去以后,高层领导有无批示不得而知,但至少,它把温州半岛工程的战略构想,送达给了中央领导参阅,送达给了中央各部门领导参阅。这个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只是,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份高级内参,这个高端建言,很少为外界所知,极少为温州人所知。幸好,它终于被我在偶然之中发现了,终于被记录在温州半岛工程的历史上了。

  这是我的幸运。

  这是历史的幸运。

  这也是半岛工程的幸运。

  (未完待续)

关键词:

编辑:钱飞琴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