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温州山下河日均垃圾500斤 三天不打捞回到十年前
2014年06月09日 09:37:20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陈若文/摄
核心提示:

  昨天上午,一名保洁员从山下河不时捞起被单、塑料瓶、垃圾袋、菜叶等生活垃圾。

  

  温州网讯 曾被称为温州史上河水最黑臭、垃圾最密集的山下河东段,经过多年治理,已经洗去“臭名昭著”的称号。至少市民从温州市区府东路山下桥边经过,或者步行接近山下河时,不会因为明显的臭味而掩鼻皱眉,河面上也几乎看不到漂浮的垃圾。

  然而,负责山下河河道保洁的负责人金组长却告诉记者,站在山下桥上看山下河(东段),没有垃圾那都是假象:“如果三天不打捞(垃圾),退回十年前,这是逃不过的。”

  看似告别“垃圾河”

  “随手扔”依然发生

  2012年年初,有网友曾在论坛上评选温州最脏、最臭的河流,山下河(东段)不仅名列其中,还因垃圾遍布、河水黑臭熏人,被大家公认是黑名单中的“佼佼者”。

  6月6日14时40分,记者来到山下河(东段),站在山下桥上,虽然还能闻到些许臭味,但在种着水生植物的河道里,没有看到明显的垃圾漂浮在水面,只见一台氧化处理装置正使劲冒着气泡给河水供氧。

  记者顺着河边的山下巷往里走,这条深巷的石子路上住着200多户居民,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和站在山下桥上看到的河面洁净的情况不同,记者在看得到河面的小巷岔口,不时会发现可乐瓶、塑料碗、垃圾袋等生活垃圾漂浮在水面,而在河岸边,还有不少零食袋、菜叶、卫生纸等垃圾,风一吹就有可能落入水中。

  “现在还是有人扔垃圾的,多走几步路都不肯,非扔河里,住楼上的直接从楼上扔下来,他们只管自己方便,不管环境好坏的。”山下河十几年的环境变化,住在附近的郑老伯看在眼里,他心酸地告诉记者,山下河好不容易告别的了“垃圾河”的臭名,但是附近的居民并未珍惜,“你看河道的旁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大部分的厨房和卫生间都是朝河的,生活污水、垃圾都是直排河里,有些人甚至一个凳子不要了也直接从窗户砸下来,扔到河里。”

  负责山下河垃圾打捞的吴师傅告诉记者,打捞的时候,经常有人从楼上一盆脏水泼下来,有时候还会被一袋垃圾砸中:“我这边刚捞上垃圾,那边又在倒了,经常这样。”

每天捞两次,每天500多斤

  三天不捞,退回十年前

  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山下河,一艘垃圾打捞船正在沿河打捞垃圾,从河道边,河底、水生植物下,不时捞起被单、塑料瓶、垃圾袋、菜叶、树叶等,一个小时不到已装了满满两筐约几百斤的垃圾。

  金组长告诉记者,站在山下桥上看,在水生植物的“掩护”下,的确看不到山下河(东段)有明显的垃圾漂浮:“但是这是假象,再往里走,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每天都要对山下河(东段)里的垃圾进行两次打捞,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要打捞近2个小时,但即使这样,每天还是会打捞上来500~600斤的生活垃圾。”金组长说,一年多以前,每天能从河里打捞上来1000多斤的生活垃圾,虽然现在垃圾量已相对减半,但市民“随手扔”的习惯仍未真正改变。

  金组长介绍,在500多斤的垃圾中,有一半是附近居民扔进河里的,还有一半是山下菜场的经营摊贩倒在河里的。

  记者了解到,山下河(东段)约460米,河的两边都被封死,是一条断头河,如果不是水泵的作用,河水并不会自东向西流动。

  “要是我们三天不打捞,就会回到十年前,河面上全是垃圾,漂到山下桥。”金组长告诉记者,水是靠水泵才能流动,垃圾因为清理才没有堆积,现在每个月仅河道垃圾打捞的人工费和垃圾清运费就要3000多元,如果两者都停下,市民站在山下桥就会看到山下河垃圾漂浮的老样子。

  学会“手下留情”

  护河需靠你我他

  金组长告诉记者,他从事河道垃圾清理的工作已有十多年,目前负责鹿城区47条河道的垃圾打捞工作。他介绍,47条河道每天打捞上来的垃圾约有5吨重。

  记者了解到,“顽固”的山下河已经过多次治理。2010年进行过河道清淤、垃圾打捞等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2012年,为减少黑臭,在山下河安装增氧机增加水体溶解氧,养植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建立微生物处理系统,投放菌剂以净化水质等,取得阶段性整治效果,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下降57.8%,氨氮下降68.7%,总磷下降72.3%,基本消除垃圾,河水臭味减少。但是由于山下河被城中村(山下旧村常住人口1300多人,暂住人口3000多人)包围,旧村污水直排、垃圾入河,对河道治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鹿城区塘河管委会相关人员表示,山下村道路狭小,人口密集,加上房屋老旧基础差,无法进行管道开挖施工。如果在河中开挖地下管道,山下河两边的房子依河而建,施工难度极大,河边老房子容易成为“危房”。目前,山下河已建立街道社区两级河长,强化河道村居综合整治,有关部门正考虑在山下河(东段)河道内接管,但是这种截污纳管方案现在还处在论证阶段。

  争取旧村改造,及时截污纳管,防止生活污水直排是一方面;宣传引导、劝阻沿岸居民垃圾乱丢行为,做好河岸日常保洁同样重要。山下河整治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靠政府努力,五水共治护河爱河最终要靠你我他,沿河居民提高环保意识,“手下留情”,从源头减少垃圾入河和污水排放,促进河道整治和水环境长期改善。

  委员观点

  朱彬

  市政协委员

  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

  山下河经过这么多年的整治,虽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是长效管理机制如果不能同步建立,后续维护办法不能同步出台,那么河水很快就会“变质”,最终的治水结果可能还是污染的又一次重蹈覆辙。

  城中村改造、截污纳管等环境基础设施是治河关键,但目前对于山下河来说,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最为重要,也最为切实可行。治水是一部分,护水更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

  垃圾入河是一种不文明的粗放行为,我们往往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但是对自身的要求很低,家里弄干净就行,垃圾扔河里却习以为常。事实上,只有我们做好了环境维护者这一角色,我们才能更好地成为环境的受益者。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山下河周边的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让市民有地方倾倒垃圾,倡导市民垃圾归类,使“垃圾入箱”成为一种环保习惯。

  杨立淮

  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团委书记

  山下河的水质和环境治理有改善,但整治效果又有反复的现象,反映了“五水共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治理要立行立改;又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治理要持之以恒。对于治理取得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和固化。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居民向河道扔垃圾,排生活及菜市场污水等问题,做好河道治理工作,我认为还要做到这几个方面:

  一是要“守土有责”。山下河的治理不仅是一家塘河管委会的事情,水体污染的源头是两岸,因此山下河所在街道要统筹协调好各岸上涉及污染排放的单位和村居,切实做到责任到户、责任到人。

  二是要“人人有责”。河道治理好了,受益的是居住在两岸的老百姓,要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使得老百姓主动参与,自觉约束随手丢垃圾到河流、随时随地乱排放污水的恶习,明白建成了“宜水、宜居”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利己利人。

  三是“硬件”设施建设要及时到位。要加大菜市场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力度,截污纳管建设是关键,在发动老百姓主动参与河道整治时,政府和相关单位要以自身及时有效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相跟进,让整治的设施及时落地,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及时固化。

  四是“软件”氛围要时时营造。“五水共治”的价值依归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河道治理的长久之计在于调动每位居民参与河道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通过“自律”与“他律”两个途径做好氛围的营造工作。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