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人文纪实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施立松:温州女作家的“民国江湖”
2013年08月19日 09:33:11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核心提示:她为什么对民国情有独钟?她眼中的民国有着怎样的风情?

欧风美雨的浸透让民国的人们从骨子里透露出决裂旧时代的张扬。照片选自《民国风情》的扉页。

女作家施立松

  温州网讯 继《民国风月——未跳完的狐步舞》之后,温州女作家施立松的民国“三部曲”之二《民国风情——乱世里的桃花源》,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书界反响甚佳。她为什么对民国情有独钟?她眼中的民国有着怎样的风情?约请她撰文——

  施立松

  写民国,其实是一种偶然。

  有一天,一个远在东北的杂志编辑说:帮我们写点名人爱情故事吧。

  接下活来,才发现这名人爱情故事并不好写,不能胡编乱造,天马行空,也不能随意构思。近的不好写。这年头的名人,多多少少给人作秀的感觉,搞不好还得惹官非;远的又引不起大众的兴趣,达不到杂志的要求,何况中国史册里的爱情,因了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缺了专一和忠诚,再好也只是风流韵事,很难打动人。算来算去,只有民国。

  民国最具煽情意味的燃点

  便是爱情

  几千年封建王朝走到民国,来了个华丽丽的转身。男人们的辫子没了,皇帝也被赶下龙辇。这个转身,几乎是翻天覆地的。

  那是一种从思维形态到生活形态,都活生生一刀两段的飘渺存在,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历险。作家梦之仪曾说:“民国时期虽仅短短三十余年,但是风云突变中繁华尽显。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女人的天空不再限于后花园的一角。”诚然,彰显个性,才是最民国的标签。

  民国的大解放、大激昂、大变革、大动荡,本已足够传奇了。欧风美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浸透,更让民国的人们从骨子里透露出决裂旧时代的张扬。当然,这张扬之中,最具煽情意味的燃点,便是爱情。

  对旧婚姻、旧礼教说“不”,应该是一件很HIGH的事,而恰到好处地把几千年说不完的爱情,放到民国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经纬度上展示,不能不说这是个绝妙的切入点。千余年封建意识气球般被戳破了,一个新鲜时代里,必定有着新鲜的乖张剔透的情谊,如再配以匠心独运的细致笔意,让那些年代久远的爱情在字里行间一一陈列,应该能让人不忍掩卷。

  果不其然,众所周知的陆小曼、王映霞、胡蝶等名媛的情路历程,让人唏嘘不已,如雷贯耳的傅雷、俞平伯、陈寅恪等大家的婚姻,也让人扼腕叹息,鲜为人知的徐枕亚、周炼霞、白薇、施济美、陈小翠、沉樱,这些渐渐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文人的爱情,也同样感天动地。

  出乎我的意料,民国爱情系列写出来后,居然大受欢迎,在《做人与处世》杂志上连载,《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畅销杂志纷纷转载,甚至《散文》这样的纯文学刊物也“高看一眼”,先后刊登了四篇,要知道《散文》在我眼中,一直是高不可攀的。很多读者来信称这些民国名人的爱情故事太感人了,“像狐步舞一样百媚俱生的风情演绎,把民国的另类与爱情的贞静,恰到好处地整合成一部史诗般厚重的情感回归,像打开一本旧相册,让那些幼时欢笑、旧日风景,游离成品味不尽的生活美学的一部分,细细地从书页间浸润出久违的善意和温暖”。

  传统与新潮在民国水乳交融

  成为精彩的篇章

  说真的,我也被民国感动了。

  那是一批死都不怕的人。书生报国无它物,唯有手中笔做刀。他们追寻言论自由与人格独立,他们风度不失,力道正健。虽然也受着数千年儒家文化的浸染,却再闻不到旧时酸儒的那种皓首穷经的头巾气;虽然挣扎中还透着不可掩饰的软弱和焦灼,但是笔端的鲜活犀利却透着民国式文人精神,像荒山尽头的野庙,虽无神佛常住,凡人只需望见一角飞檐,半盏青灯,便可以心清意爽气定神闲。他们既有风雅也有风骨,不谄媚新贵,不趋附达官,为世不容,便隐于江湖,以疏狂姿态,坚持自己的信仰。

  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真正尊重知识和文化的年代,很多文人只凭手中一支秃笔就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黄马褂消失了,学生装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旗袍和中山装。那时的学生们热衷于站上讲台振臂高呼革命去,那时的女人可以选择独身而不会被称作“剩女”,那时的官家也可以闲来无事勾描了脸做票友,那时的军人们喜欢换上长袍马褂儒雅谈吐,那时的文人们则更喜欢军刀在手,纸上谈兵。

  那是一个瞻前顾后的时代,它割断了许多,也创新了许多,传统与新潮在这里水乳交融,两不隔绝,成为一个断代史中的精彩一章,而在它离开的时候,同样要把夺来的一切,再双手奉上。

  于是《民国风月——未跳完的狐步舞》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出版社建议我写民国系列,即《民国风情——乱世里的桃花源》、《民国风骨——视野外的大师》(暂名),我没有推辞,只是如何将干涩难懂的史籍资料变成津津有味的风俗演义,在民国题材的书籍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写出新意写出特色,着实让我伤透脑筋。

  在《民国风情》中,我着力于从民国时期52个社会现象、风土人情、思想文化“标签”中,勾勒出一幅民国的风情画卷。从“五大流派四大家”的书法到“倾倒整个民国的‘女人’梅兰芳”的京剧,从自由诗到老课本,从放乳运动到同性恋,从八旗子弟的没落到科玄论战的胜败,从阿Q的辫子到“留头不留发”的原委,从蔡元培的教育总长到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甚至从北京天桥的兴衰延伸到中国民间的庙会风俗,民国的大街小巷官宅民院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这本书中得以展示。这是民国的众生相,也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微样。

  《民国风月》和《民国风情》出版后,反响不错,出版社也满意,这便促使我加快《民国风骨》的创作进度。民国大师辈出,风度翩翩,他们与传统、与世界傲然对话,成就的高度让我们仰望,让后世慨叹。希望明年初这本书问世后,能让读者借这一杯水的微澜,得窥那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那群人的风姿和精彩,从而在庸碌的日常中,在生活的壁垒前,仍能保持宁静、恬淡、深沉、诗性和自在。

  这是我的民国,一个海岛女子的江湖梦。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