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洞头新闻   ->   媒体看洞头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温州都市报:温州洞头发现古代遗址 可能与古代煮盐工艺有关
2013年08月12日 09:16:45来源:温州都市报
核心提示:

 

  图为挖掘现场。记者姚卡/摄

  

  

  温州网讯 洞头县北岙街道发现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古代遗址,由于疑点较多,目前尚无法断定遗址性质及文化历史价值。市文保所昨天透露,多位省考古专家经过考察已确定该处遗址具有考古价值,应给予保护。

  前期挖掘300余平方米

  该处遗址位于洞头县北岙街道风门村九亩丘原海湾以北的沙堤上。根据前期勘探,初步估算挖掘范围为300余平方米。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挖掘现场分东西两区,跨度约50米。东区早期遗存主要有3处椭圆形或近圆形红烧土凹坑,依缓坡倾斜而建。其中2处形成时间有先后。从已清理的2处来看,红烧土坑直径1.5至2米不等,坑内堆积主要为草木灰,其间横七竖八地散落有石块及柱状或饼状的红烧土块。此外,另有一处小型土灶,结构完整,保存较好。晚期遗存主要为一处面阔逾9米,进深逾4米的石砌围墙,坐东朝西,布列方正。石墙下为一层厚约15厘米的夹碎石黄土层,石墙内发现有较多的瓦片和少量瓷片。

  西区主要发现一处由内外三道弧形石墙围成的遗迹,石墙间有大量的草木灰和柱状、饼状、板状的红烧土块。由于早先附近居民挖沙取土,该遗迹已损毁近半。从现存状况看,其平面形状略呈椭圆形,长径约10米,短径逾6米。此外,石墙遗迹南北两侧各发现大坑一个,以坚硬砂层为壁,内部堆积为分层的泥土。石墙西部并列两个圆口斜壁平底大坑,壁底以较厚的海泥和黄土涂抹,制作考究。石墙遗迹南部地下还发现有偏早阶段的红烧土堆积。

  目前,考古人员正试图寻找东西两处遗址的关系,从中了解整体架构。据介绍,由于部分遗址破坏较严重,挖掘工作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可能与古代煮盐工艺有关

  据了解,文保所研究员蔡钢铁介绍,他们在2004年曾进行试掘工作,当时发现东区遗址,有3处红烧土凹坑以及部分宋代瓷片。因种种原因,该处未进一步挖掘。据他分析,该处遗址可能与古代煮盐工艺有关,但当时无法给出确切结论。

  蔡钢铁介绍,考古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着手,包括古人生活居住地、生产情况等。目前,我市有关手工业遗址方面的考古挖掘几乎没有,相关记载也非常少。同时,自晚清、民国年间到现在,我市的盐业发展史基本以晒盐为主,乐清、龙湾等多处沿海地带曾有晒盐场。若该处果真为古人煮盐的手工业遗址,对温州历史研究来说将是个重大发现,可将我市盐业发展史往更早的年代推。同时,通过对古代煮盐手工业遗址的挖掘与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当时沿海地带的经济文化、工艺水平,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素材。

  至于该处遗址究竟为何年代文物?用途及功能是什么?完整的构造会是什么样子?市文保所负责挖掘工作的人员表示,目前,遗址尚未定性,想解开这些谜团还需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处遗址的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究竟有多大,还无法确定;接下来将邀请全国考古专家进一步论证。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该遗址将被妥善保存下来。

  据资料显示,作为全国海盐重要产区的浙江,北自杭州湾,南至与福建接壤之平阳县(含今苍南县域),海岸线绵长二千余里。两浙的盐产区分布甚广,全区盐场,历代虽屡有增废,到清末尚存31个场。

  入民国以后,时有裁并。民国八年,包括落在温境之内的长林(在乐清)、南监(昔属平阳)、双穗、上望(二者均属瑞安)等在内共计25个场,为全国设场最多之产区。

  据2011年4月刊《中国国家地理·盐专辑·下》内的一张《中国主要海盐区分布图》来看,全国目前从北到南,分别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盐区。分布于“东海盐区”里的闽、浙两省,已见不到曾经辉煌盐业史的温州辖地在此行业的延续——历来为浙江盐产史上“重要篇章”的长林场、永嘉场、双穗场、南监场,均告“缺席”。 

关键词: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