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人文洞头   ->   文学沙龙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在花岗
2013年05月22日 10:03:40来源:
核心提示:

  ■施立松

  《花岗雪景》叶楠叶摄

  一个村子的命运,会在一朝之间改写,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渔村花岗也没有想到。

  苍茫的大海上,这个被浊浪簇拥着的0.7平方公里的小岛,是孤独的,它与大陆的距离,是隔海相望,是望洋兴叹,是舟行大海的颠簸和可望不可及的无奈。但它也不孤独。它与大陆的对话,虽有浊浪排空的悲愤,也有浪花飞溅的轻盈,有风来传递远方的消息,更有鸟衔来春天的希望。

  进入村庄的路,是拾级而上的台阶,依山而建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这片面向西北的山坡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片空地,无一例外地种了菜。几块石头片子,围住松软的土,就成一个小小的菜园。破残了的陶瓷缸,闲置的水泥砖,甚至掉了把柄的口杯里,都种上了蔬菜。菜的种类不多,却都青翠得掐得出水来,把这数九寒冬,演绎得春意盎然。海岛地贫土瘠,耕地稀少,海岛人对土地的重视和珍爱,不是大陆上的人可以想象的。这些年,到处可见肥沃的粮田上建起了幢幢高楼,大片的耕地被闲置、撂荒、蚕食……人们对土地越来越轻视和冷漠,土地不再是万物之本源,不再弥漫稻谷瓜果的芳香,不再有对它顶礼膜拜的心,有的,只是无止境的索取和侵占。在花岗渔村,面对这一些些虽然只有小小的几撮,却长得丰沛蓬勃的菜蔬,体会着渔村人对一撮土的珍爱,心里肃然起敬。

  到半山腰,见一两鬃斑白的老太太,站在几根旧木条钉成的梯子上掏烟囱,额上和双颊,都沾了黑黑的烟灰,我过去帮她扶着梯子,她冲我咧嘴一笑,少了两颗门牙的笑容,透着几许质朴和天真,渔村蒲风禾露的生活,让老人沧桑的容颜里不乏洁净而健康的光泽。朋友手中的相机,定格了这个笑容。她说,留在心烦时翻来看看,会静气宁神的。

  在高楼以魔幻般的触角,延伸到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的本世纪,渔村虽还保持着旧貌,但却留不住年轻的心了。曾经耕海牧渔,在风口浪尖讨生活的年轻人,都从村前的公路上,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于是,渔村像许许多多古村落一样,慢慢的,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掏烟囱这样高危力气活,也只得由老人承担了。

  老人说:说是保护古村落,不让我们翻盖房子,孩子们只好搬到县城去了,我老了,在那里呆不惯,还是老屋子踏实。

  这时几个老人跑出来,冲着我们喊,为啥不让我们盖新房子?他们指着对面沙角村,说,看他们多好命啊,都能住上新房!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陪同的街道干部说,已在想办法解决了,老人们想住新房,又不想离开家,纠结呢!新与旧的碰撞,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大概每个古村保护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若干年后,他们会发现,他们今时今日的付出,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财富。

  在村中,遇到一拨来自丽水的摄友,他们的长枪短炮,对准渔村的角角落落,卡擦声此起彼伏,这些和时间一起走进岁月深处的,在海风中依然不改其色的石头房子,让人体验生命的在场和光阴的过眼云烟,而成为他们撷取创作灵感的现场,和一种滋养心灵的场所。

  坐在村子最高处的一户人家门前的石臼上小憩,眼前是片片黑瓦整齐排列的屋顶,和正在涨潮的大海,涛声随潮起潮落,变幻着节奏和声浪,把花岗渔村掩映在从前的岁月里,让渔村飘忽了的心魂,有了一个安然淡定的归处,也让渔村人知道,历史的脚步注定不再后退,我们的精神却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回归,开放只是外在的风骨,固守才是内敛的精魂。

  在花岗,你会发现,大海,涛声,彩虹桥,老树,昏鸦,石头房,不是意境,而是生活。

 

关键词:

编辑:钱飞琴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