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洞头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正文
洞头网视
洞头图文
阅读排行
科学探索不能粗暴判定对错
2012年10月24日 08:28:00来源:钱江晚报
核心提示:

  意地震专家预测失误获刑6年,国际科学界强烈反对“荒谬判决”,记者连线省地震局专家——科学探索不能粗暴判定对错

  10月22日,意大利地方法院以“过失杀人罪”判处6名地震学家和1名前政府官员6年监禁。法院认为2009年4月6日凌晨发生拉奎拉6.3级地震前,专家做了错误预测,建议民众“放心在家喝红酒”。此次地震导致309人死亡,数万人无家可归。

  原告代理律师瓦妮娅·德拉维尼亚认定裁决有“历史意义”,有望推动司法体系变革,“不仅在意大利,还在全世界”。

  被告律师称判决不公,打算上诉。律师卡洛·西卡说:“他们没有犯罪,地震不是任何人的错。”

  这一案件在意大利乃至世界科研界引起强烈争议。5000多名科研界人士向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致公开信,谴责对专家的“荒谬判决”,认为准确预测地震在技术层面不具可能性。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甚至将它与16世纪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而遭到罗马教会的迫害相提并论。

  有网友说,国内的专家预测常常不靠谱,这样的惩罚制度应该引进中国。也有网友说,谣言,和不可靠的预测相比,哪个更可怕?科学家是带动科学前进的那个“人”,而不是不会犯错的那个神,这样的惩罚过于苛刻。

  科学问题究竟能不能用法律来处理?对此,记者连线了浙江省地震局相关专家,让我们参考专家的解读,来思考这次判决的是是非非。

  问:自从审判的消息对外公布之后,意大利当局就招致强烈批评与质疑。国际科学界认为,当前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这些专家只是一场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的替罪羊。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这样的判决是否公允?

  答:科学本来是一种探索,不能因为在探索过程中间出现问题,就简单粗暴地以“对”或“错”来判定。科学的事情还没有到达百分之百预测准确的地步,任何预测都有极大的风险,如果预测要承担责任,谁还来预测?这样科学家以后都不会说话了。

  反过来,如果科学家什么都不说,又会是什么结果?我也不教你了,科普也不讲,科学也不说,随你生随你灭,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哪里?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么一个悖论在里面。科学探索不能简单地和对了还是错了挂钩在一起,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十年、百年甚至千年的探索。如果不去探索,这个结论永远得不到,灾害预报的事永远解决不了。

  问:有证人说他父亲听信了专家,选择留在原地,后在地震中死亡。因为专家的话而导致了民众死亡,这是否是专家的错?专家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答:这个我们可以看作“个别”的事例。

  举例说,科学家平时教你的自救互救的方法,并不是绝对完全有效的,它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产生变数。

  比如地震发生时,在科普教育中会讲,一般情况下不要选择跳楼,第一时间应该躲在一个可能形成三角生命空间的地方,希望你伏而待定,等到第一波地震波过去后再迅速逃离,但这种避震并不就是绝对正确。比如汶川地震确实有这样的特例,第一时间跳楼的活了,而没有在第一时间逃跑的却因为楼房垮塌而死亡了。但是这种特例的产生,并不能否定科普中教你的方法就是错的。科普知识,防灾的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教你的是一种能力,一种面对危机或者困境的自我救助的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刻舟求剑式的技能。比如矿难发生时,逃生的基本理念是不变的,变的是环境因素,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逃生方案。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避险自救这些技能的时候一定要随机应变,要根据学到知识和危机发生时环境空间等要素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避险逃生的概率。

  问:目前我国的地震预测准确率是多少?

  答: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地震预测准确率和其他灾难性灾害预测一样,准确率还很低,所以我们的地震预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努力才能实现的科学理想。

  问:据说日本的地震预警做得很好,但也曾发生过误预警事件,你怎么看待?

  答: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确实它的地震预警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但任何的预警都是以仪器为手段的,所以预警随之带来的是误预警,这就需要大家去理解预警的意义是为了每一个的你,服务的是个体的你。但现在的技术还不能解决误预警的案例,有时甚至误预警的次数多于有效预警的次数,比如日本以往7次预警就有5次误预警。但是日本民众一点怨言也没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在为我们服务,在提醒我。如果我们不能容忍科技的缺陷,怎么能让科技为我们造福呢?如果都要去追究相关的什么法律责任,谁又来为我们服务呢?

  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鼓励科学家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让科学探索的成果去造福人类,去造福你我他,尽管它还不完美。

关键词:意大利 科学家 第一时间

编辑:张汉珠

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63430005